基层向来是民生第一线。新时代、新课题、新任务给基层纪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点强调巡视整改成效、干部队伍教育成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解决,要让人民群众来评价,要看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提升。笔者看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纪检工作应当牢牢把握“三关”,切实解决群众身边腐败,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守好基层清廉底线,重视第一道关。很多一线领域直面民生,工作不当、用权不廉,十分容易触碰到群众“燃点”,甚至引起公共舆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成绩斐然。“打虎”固然大快人心,但若未能给“拍蝇”应有的重视,势必触碰群众底线,继而引起“蝴蝶效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万余个,风起于青萍之末,能否实实在在地向贪腐不正之风出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提升基层纪检工作的第一关。 编织严密“一张网”,守住每一道关。廉政风险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必须着眼于最细微之处、做最细致的打算,做到“一张网”、“一盘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社会日益发展,基层廉洁问题表现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防不胜防。虽不能将其“一网打尽”,但“织网”不严密,势必产生“漏网之鱼”。反群众身边腐败就是要动真碰硬、除恶务尽,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做到在布局上重实用,对工作规划思路、任务和措施等各个环节,把上级各项工作部署与本地工作实际密切结合,找准监督执纪的发力点。切忌“临时抱佛脚”,说多做少,筑牢严密屏障。 树立“治未病”思维,不闯同一道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善于总结和汲取教训,从以往“翻车”事件中审视其中的雷点。如把庭审现场变为“警示课堂”,增强旁听人员的代入感,引导党员干部“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为民服务,促使案发单位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用好用活“反面教材”,就应把别处出现的问题和以前暴露的问题作为现实教材,排雷排爆,争取不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