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究其原因如下: 一、好家风塑造和谐家庭 家风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家庭成员起着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代才子徐渭,告知我们家庭团结一心的重要性;“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代《履园丛话·治家》中言明家庭和谐不可或缺;“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朱伯庐《朱子家训》一针见血指出家庭争吵纠纷的显著危害…好家风蕴含追求家庭和谐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对每一名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引导其言行举止,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 二、好家风传承优秀文化 好家风是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历史文化的沉淀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就是对中华传统家庭道德文化的推陈出新。 “精忠报国、忠孝仁义、孝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一系列好家风,皆是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等内容的集中体现。好家风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与时俱进,赋予其生机活力,助其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三、好家风营造清新正气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社会风气如大江大河,是由一条条家风细流汇聚而成的。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或“恋旧”,严控开支;或不允许搞特殊化,跟家人约法三章;或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社会风清气正。反观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首的皇家保守派穷奢极欲,不惜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作为过寿资金,上行下效,贪官污吏横行于世,鱼肉百姓,致使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