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一个App、环保一个App、人社一个App、民政一个App,每个部门都有App,挨个登录一遍手机都要瘫痪”,“上个厕所还在填表”,“App刷个遍,问题却没解决几件”。2020年以来,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一些“僵尸群”被解散,一些App下线,为基层减了负。然而近来,“指尖的负担”有再度抬头、蔓延的态势。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强制使用、过度留痕、滥用排名、多头填报等方面。
表现一:政务App过多过滥,每个部门都有对应的App,最多要下载几十个。不同App存在不同的签到打卡、积分排名、拍照转发等等任务要求,成为“拿捏”基层干部的“紧箍咒”;
表现二:部分App过度追求“留痕”,异化为基层干部的“考核工具”。为达到考核标准,避免点名批评,基层干部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指尖,围着几十个App转,导致广大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表现三:眼花缭乱的工作群,应接不暇的“收到请回复”,不少干部对此苦不堪言。微信工作群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沦为了“作秀群”、“拍马群”,诱发工作脱实向虚,甚至可能滋生各种腐败问题。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何产生
对数字信息化技术了解不深入。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一些地方和部门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形成“数字依赖”,产生“数字迷恋”,陷入“算法崇拜”,从而忽视了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未能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应是赋能社会治理的手段工具而非目的旨趣。在这一错误认知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或部门没有客观审视自身的数字资源禀赋和数字鸿沟差异,盲目追求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从而导致包括“指尖形式主义”等数字形式主义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潜滋暗长。
“唯心主义”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实质是唯心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政务数字化的初衷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便于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为民办实事,然而地方却简单地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频率和表现为指标,使得基层工作重点跑偏,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还掩盖了基层工作的实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一种“自娱自乐”。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危害
形式主义不仅是作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会损害党中央权威,破坏各级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是阻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顺利推进的“绊脚石”。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妨碍方针政策的走深走实,蚕食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转效率与竞争力。在信息形式主义和智能官僚主义的蔓延下,真作为、真办事变成了“轰轰烈烈走过场”“干得好不如晒得好”的面子工程,过度追求高大上的噱头和数字化的官场作秀,浪费行政资源,严重制约社会发展。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扼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损害党群干群鱼水之情。在“重痕轻绩”的考核压力下,如果任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毫无意义的精益求精”“被动应付工作”等现象扩散,就会挫伤基层干部积极性,造成责任感缺失,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搁置,甚至影响攸关人民利益的政策制定与社会资源配置,阻碍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雷达卡

发表于
2023-12-19 16:49:38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