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当下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或许就是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所说的那种情境:
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nameless, unrea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whic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
带着1933年美国同样的的问题,去看2023年的中国,去看我们的农业,去看我们的工业,去看我们的服务业,去看社会的方方面面,应该说今日之中国,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思考,好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更好于往日的中国,好于2008,好于1978,好于1948……

那为什么今天似乎所有人似乎一下子丧失了信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关于这个问题,认真地思考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答案,不过前两天在交大学习的时候,突然有了启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哪里。
问题的答案,在于我们对于错误的态度。
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接受犯错。
我们不允许干部犯错,越来越多的问责,考核,留痕,检查,督导充斥着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夸张的说,很多工作已经到了,一个人干,五个人看的程度。重点是,这些看的,随便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力和制度,来命令干活的人。而任何一点可能的“违规”情况,都会被放到放大镜下审核。
而任何一个被监察和纪委问询过的同志,哪怕再有干劲,也一定会变成一个见到领导批件才肯干,遇事情要看到“会议纪要”才敢干的所谓,侧卧式干部。

我们不允许地方犯错,这个原因是多元的,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到了新的阶段,许多地方政府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不光难以为继,还需要慢慢收拾之前的遗留问题,很多地方政府,不敢,也不太会有新的尝试。
但于此同时,因为新发展模式,新发展格局,需要适应新的生产力,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很多今天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会被放大,很容易受到铺天盖地的网络炮轰,这让很多地方政府,就熄灭了想做事的心。
我们不允许企业犯错,可以这么说,今天“企业家”面临的困难,其实是一个夹层的困难。一方面成功了,业务做大了,往往会背负上剥削的帽子。
而如果失败了,现行的金融体系,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可不会管你个人财产公司财产的区隔,也不会管这个钱是消费了还是研发了,直接会让企业家连带所有个人及家庭财产被清算。做好了被骂,做差了再无翻身机会……所以也是战战兢兢不能犯错。只会选择去赚确定性的钱,而不敢去找创新的机会。
事实上,更严重的是,我们几乎不允许任何人,也包括我们自己犯错。
就拿前两天被热议的“孩子课间十分钟不让去走廊”来说。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课间保持安静,不追逐打闹”的规定“不串楼”“不在走廊奔跑”是普遍规定;一还有一些学校设置课间安全管理制度,设置课间活动监督者,可能是值日学生,也可能是当值的巡查教师,如果有学生违反课间秩序,会给学生所在班级进行减分甚至取消评优等。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由于抓校园安全,学生在校园内出现安全的事故教师要负责任,所以很多老师由于怕负这个责任,就要求学生下课的时候不能进操场,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安全负责,学校老师说(因为)我对你的安全要负责,所以如果你出了教室、出了走廊,到操场上去了,我就没有办法对你的安全负责。”
所以今天,不管是对干部,还是对地方,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大家都不敢犯错。
不过,大家认真想一想,不敢犯错,就真的能不犯错么?当然不可能。
想不犯错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做事。而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事实上,如何对待错误,其实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国家的根本区别之一。
举个马斯克的例子可能大家会更容易理解,美国东部时间11月18日8时03分,SpaceX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起飞,执行第二次轨道级测试飞行任务。在火箭级间分离之后,助推火箭发生爆炸,但星舰首次进入太空,指挥室内依然传来阵阵欢呼声。
无论是SpaceX团队,还是马斯克都不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与7个月前首次试飞过程中,星舰甚至没能与助推火箭成功分离,升空不过3分钟就发生爆炸的情况相比,第二次试飞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3 台猛禽发动机无一出错,星舰也成功完成了级间分离。
星舰爆炸后,SpaceX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成功来自我们能从中(错误)学到的知识,今天的测试将帮助我们提高星舰的可靠性。
而这种表态,其实是硅谷所信奉的准则:“Fail fast, but learn faster(迅速失败,快速迭代)。”
那么,如果今天我们,连错误都不敢出现,连失败都不能接受,那么迭代会来自哪里,进步又会在哪里出现呢?
而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面对新一轮的生产力迭代,面对各行各业的急剧变革,继续追求“绝对的安全,绝对的稳妥”,或许带来的就是全社会的“不安全,不稳妥”。
或许,真的到了一次“思想再次解放”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