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杆菌占比五成,雪糕你还敢吃吗?
根据权威部门的抽检结果,在被检测的100批次雪糕冰棍中,竟然有11批次不合格,占比超过十分之一!更要命的是,这些不合格雪糕里大肠杆菌超标的比例高达五成以上!别说,这数据可把我惊到了。
大肠杆菌,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人或动物肠道、粪便中的一类细菌。它要是在雪糕里大量繁殖,吃下去铁定会引起各种肠胃疾病。我寻思着,这岂不是在吃屎味儿雪糕?想想都觉得脏。
(二)品牌大户也难逃其咎,老华头都中枪
这次被爆出大肠杆菌超标的,可都不是什么小作坊、三无产品,而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就连老牌中的老牌"老华头",也难逃一劫。

消费者纷纷炸锅,直呼"我一直信赖你们家的雪糕,没想到背地里这么坑人""夏天还没过完,雪糕就要和我说再见了?"看得出大家对于品牌商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三)究其原因,监管、企业责无旁贷
说到底,雪糕问题频发凸显出食品安全监管的诸多漏洞。一些地方抽检流于形式,监管力度严重不足,面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管控和惩处。这就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

而一些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对产品质量把控马虎,生产、仓储等环节缺乏严格监督,最终导致细菌滋生。有的甚至为了节省成本,在原料、工艺上动歪脑筋。说到底,还是在逐利的路上丢了良知。

(四)守护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雪糕事件再次让大伙儿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挫。但专家指出,不能因个别企业的问题否定中国食品安全整体建设成果。作为消费者,也要理性看待。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坐视不理。选购雪糕时,一定要擦亮眼,认准正规渠道,谨慎购买。发现问题要及时举报,以实际行动倒逼企业整改。

相信只要公众、企业、政府携手努力,定能让雪糕重拾"夏日甜蜜",餐桌上的安全感也会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