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机制。三者协同能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育人实效性。4月14日,荣县河口镇学校关工委在主任谭世明的主持下,成功组织召开2025年家校社协同育人联席会议。镇政府分管领导、村(社区)支部书记、派出所、卫生院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深化家校社协同,共筑安全成长防线”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明晰方向,借助案例剖析吸取经验,以联合行动部署落实举措,全力推动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新机制。 一、协同出击,织密安全防护网 (一)骑行监管,多方联动保出行 专项行动保出行安全:启动“未成年人骑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由派出所、学校、村委会组成联合巡查组,开展“一盔一带”宣传月活动。村社在上下学高峰期设置劝导岗,联合派出所查处违规载人行为;学校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签订《安全骑行承诺书》,从教育层面筑牢安全意识。 (二)水域防控,网格管理护平安 水域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水域安全网格化包保制”,在重点河道、水库设置明显警示牌,组建村校联合巡逻队。与此同时,推行“安全伙伴计划”,学校组织学生每5 - 6名自由组队成为安全伙伴,相互监督提醒日常出行和水边活动安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互助意识,一旦发现危险行为或隐患,及时制止并报告,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二、信息互通,打破沟通壁垒 (一)制度先行,搭建沟通桥梁 制度保障信息互通:制定《河口镇家校社信息互通实施办法》,明确学校每周向村(社区)通报学生异常动态,村社每月反馈家庭监护情况,搭建起家校社信息沟通的桥梁。 (二)数据联动,精准关爱重点学生 重点学生信息联动:依据“6 + 1类重点学生”名单建立重点学生信息库,实现派出所、学校、村委数据联动。每月设立“村校联席日”,由村支书、学校德育主任联合走访重点学生家庭,累计解决多起监护缺失问题;派出所定期向学校推送交通事故案例,学校将其改编为安全教育情景剧,以生动形式提升学生认知。 三、深耕教育,厚植家庭成长土壤 (一)村校携手,普及家教知识 村校合作,普及教育知识:推行“村校共育课堂”,村委会提供场地,学校组织家庭教育资源,每月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覆盖全镇14个村(社区)。编制《河口镇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针对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场景,提供详细的家庭监护实操指南。 (二)创新模式,满足多元需求 创新形式,贴合实际需求:在假期开展“院坝家长会”,利用农闲时间在村民院坝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参与率高达85%。 四、压实责任,凝聚育人合力 (一)考核激励,强化责任担当 考核挂钩,强化责任意识:将学生安全事故与村(社区)、学校年度考核挂钩,实行严格的奖惩机制,对在未成年人安全成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问责,确保责任到人、任务明确。 (二)导师领航,助力全面发展 成长导师,助力学生发展:学校教师依据学生家庭住址、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等因素,一对一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导师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深入了解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困惑,提供个性化指导;每月至少与家长沟通一次,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商讨教育策略,促进家校深度合作,形成全方位育人网络。 通过本次会议,河口镇学校关工委成功构建起“安全共抓、信息共通、家教共管”的协同育人体系,为破解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监护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路径。未来,河口镇学校关工委将持续深化协同共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河口镇学校关工委:钱 琳 审稿:杨世国 2025.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