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历史景观古朴厚重,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在自流井区,有这样一条街道,它不仅“颜值”高,内涵也非同寻常:其间坐落着塘坎上小学、檀木林宾馆、北苑、自贡体育中心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场所。行走其中,仿佛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动。 这条街道,便是“塘坎上路——体育场南路”。 “去年11月,自流井区对街道进行了改造提升,并于今年4月正式竣工。”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秉承“小切口,大步走”的“微改造”提升理念,街道串联起“塘坎上岁月”“塘果花园”“檀木林宾馆纪事”“年代北苑”“热力花园”等重要的历史文化印记,以连续的口袋公园、邮票绿地、文化景观小品为载体,演绎在地文化,讲述街区故事。同时,在保护自然本底的基础上,见缝插绿,增花添彩,提升街区活力指数,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打造出一条兼具年代感和幸福感的“最美街道”。 走进这条长约1000米的街道,两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路随着缓坡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塘坎上起源”板块,用微景观的形式向市民朋友娓娓道来塘坎上的旧时光。  原来,“塘坎上”地名起源于这里的一口堰塘,具体位置就在今天塘坎上小学与四医院背后之间的地块上。因为堰塘修堡坎,在上面形成居民驻地,称“塘坎上”。民国五年(1916年)出版的《自流井第一集》第七章“自流井之街道”里,在自流井小街道及偏僻之街巷一节里,就有“塘坎上”的地名记载。  “街道整体东北高、西南低,最大高差27.5米,恰到好处的坡度让街道从低处往上看就像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辉映的美丽画布。”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园林师谢娟介绍说,在设计中多运用青砖、红砖、水洗石、马赛克等材质增添年代感,打造与街区气质和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景观,彰显大气而不失雅致的格调。此外,还进行了氛围灯光营造,让这里的夜晚更加安全,别具韵味。   在塘坎上小学门前,刚刚放学的小学生,用青春稚嫩的笑脸点缀了这条历史厚重的老街风景。全新打造的彩色步道,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排队等待区域。学校与街道建筑之间原本空闲地带,则被打造为具备家长等候、学生休息、学校故事展示等功能的20平方米微型花园——“塘果花园”。   一路上行,昔日的“罗园”如今已经演变为五星级园林式酒店——檀木林宾馆,曾下榻过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名流,成为具有自贡历史文化记忆的场所。酒店的大门入口处全新打造了“檀木林宾馆纪事”微景观,讲述酒店从“罗园—招待所—檀木林宾馆”的前世今生,并对入口形象进行整体提升。  “年代北苑”对北苑小区外侧人行道进行景观及功能提升。在保留原有围墙和花池时代印记的同时,选择在空间开敞的路段增加带座凳的文化景观墙,讲述北苑在不同年代和时期的历史故事和重要地位。同时,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基础上,增加休息交流、文化展示、框景透景等功能。   走进街道“尾声”的“热力花园”,这里以檀木林体育场馆发展与自贡体育成就为背景而打造,不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童玲、高敏、周义霖等11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还将檀木林体育场周边原本不可进入的无效绿地充分利用,打造为展示自贡体育文化主题的口袋公园,为老百姓提供一处用以休闲、交流、运动、健身的舒适空间。   自流井区委宣传部供图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塘坎上路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慢下来,停一停,让心灵找到安放之所。它不仅是一条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一份文化的延续。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繁华与宁静并存,诉说着属于自流井的独特韵味。 编辑:张翠娜 编审:吴山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