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推进“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跨区域教研协同创新生态,5月9日,荣县旭东中学关工委举行“学为中心”课堂变革专题活动,由课共体统筹策划的“‘虎头虎尾’全链条教学优化行动——从学习目标精准锚定到实践应用效能转化”专题指导活动在旭东中学圆满落地。活动通过“沉浸式课堂观摩—结构化评课研讨—任务驱动式工坊研修”三维联动机制,系统解构“目标导向—过程优化—成果转化”的教学改进闭环,吸引县域内200余名教师深度参与,为区域课改注入强劲动能。活动首站聚焦课堂生态重构。清晨7:30-8:00,参会教师观摩旭东中学“晨间自主管理”创新实践:学生自主设计“读-背-测”闭环流程,通过小老师领学、倒计时管控、即时检测反馈,构建“学生主体—目标导向—过程可控”的自主管理范式。 随后,8:10-9:40语数英学科推荐课集中亮相,冯春、罗隽越、肖飞扬、张春燕、罗袁敏、冯燕琴六位教师以凉水井教学模式为基底,通过“情境化任务链设计—多模态学习支架搭建—嵌入式过程性评价”策略,呈现“目标可视化、学习任务化、反馈即时化”的典型课例。推门听课环节则以“原生态”课堂为样本,展现日常教学中“小老师”制度、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真实落地场景,为跨校教研提供多维观察视角。 10:00-11:30的评课环节以《课堂观察记录表》为工具,构建“目标—过程—成效”三维评价模型: 量化维度:设置“教学目标适切性”“学生参与深度”“反馈时效性”等12项指标,采用“主动发言(3分/次)”“观点创新(3分/项)”等积分规则,实现课堂效能的精准量化; 质性维度:结合“讨论氛围”“成果创新性”“思维可视化”等观察点,形成“问题链设计逻辑严密”“生成性资源利用充分”等典型案例描述; 策略萃取:通过学科教练与授课教师的深度对话,提炼“逆向设计学习目标”“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嵌入式评价工具开发”等可迁移实践范式。 上午9:40——12:00,一场聚焦课改攻坚的座谈会热烈展开。我校领导以破釜沉舟之姿,直陈课改推进中的核心痛点与深层困境,将积压已久的“卡脖子”问题悉数抛出。凉水井专家团队以专业积淀为刃,精准拆解问题症结,从“目标体系重构”到“课堂生态转型”,从“教师角色转型”到“评价机制创新”,逐一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其回应如利剑破空,驱散了我校课改路径上的认知迷雾,让“方向模糊”“路径阻塞”等难题迎刃而解。 下午研修紧扣“目标导学—活动转化”主题,由张天添博士和吴舸校长领衔开展“研—评—导”三阶螺旋机制。 20支学科组聚焦学习与教学目标具象化展开深度研讨,借助创新积分制激发团队效能,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并踊跃上台展示,台下小组则认真点评补充,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最终,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小组荣获奖品。此次活动极大提振了教师课改信心,催生出诸多教学新理念。 教研室主任曹灵杰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艺的巅峰对话,更是一场育人理念的深度革命。未来,我们将以‘三个深化'为抓手——深化‘学为中心'理念的校本化落地、深化'研训评一体化'支持体系的场景化应用、深化‘课改种子教师'培养工程的梯度化推进,为教师提供从理念更新到行为重构的全周期赋能平台。”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区域“学为中心”课改进入“深水区攻坚”新阶段。通过构建“观摩—反思—实践—创新”的闭环迭代机制,越来越多的课堂正从“知识容器”向“素养孵化器”转型,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荣县旭东中学关工委 田渝 审稿:樊俊涛 王险华 2025年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