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55岁的独臂大叔黄亚强睁开朦胧睡眼,套上洗得发白的迷彩外套,开始准备串串糕食材。一个人、一只手,从清晨忙到正午,他终于收拾好餐车。午饭后,他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门口摆摊售卖3元一串的串串糕。
 学生们在黄亚强的小吃摊前排队等候 黄亚强曾在这所大学送了5年桶装水,肩扛手提,日复一日将水送进学生寝室,看到学生行李太重还会主动帮忙,同学们都记住了他——那个总爱穿迷彩外套、热心的送水大叔。 当黄亚强推着餐车在校园门口售卖串串糕时,同学们闻讯而来,即使需要等两个小时也没有怨言。“我们肯定要毫不犹豫地支持他!”该校大二学生郭同学说,“他的串串糕便宜又好吃,我们专门为大叔建了一个微信群,希望他出摊之前在群里说一声。” 如今,微信群总人数已经满了,独臂大叔与同学们之间双向奔赴的爱却不会停。 凌晨4点开始备货 排队能持续到晚上11点 11月11日下午2时30分许,黄亚强和他的串串糕小摊出现在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门口,餐车还没有停稳,几名等待已久的学生就来到了小摊旁。 黄亚强只有左手健全,右手自手腕处截肢。他将食盒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在车上,同学们看他一只手操作不便,也主动上手帮其摆放竹签、餐盘。 黄亚强话不多,同学们也默默地等,即使他收拾了将近40分钟才正式开始烤串串糕,同学们也不催促、无怨言。 “你要什么味道?”“红豆加肉松,帮我多放点肉松,谢谢!” 黄亚强开始低头做串串糕,将烤盘刷净,均匀放上食材,再摆上竹签、倒入面糊,然后扣上模具开始翻烤。他只有一只手操作,一次只能烤三串,一串卖3块钱。 同学们在摊位一侧排成长队,队首的同学看到黄亚强忙不过来,则在等待的同时帮忙整理一下摊位。 黄亚强有个习惯性的动作,左手翻烤串串糕时,右手会不自觉地举过头顶搭在餐车顶棚上。“大叔之前在我们学校送水,右肩扛一桶、左手拎一桶,时间久了,或许这个动作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该校大二学生郭兴宇告诉记者。 每一炉串串糕刚出炉,尚在冒着热气就被同学们一抢而空。“在我出摊的这几天,摊位上都是这样,排队能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只有当我的食材卖完了,同学们才会散去。”黄亚强说。  黄亚强为顾客准备烤串串糕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串串糕将维持3元一串不变价 一个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何以如此受欢迎?排队等待的梁星雯告诉记者,黄亚强曾是学校的一名送水工人,少了一只手的他一次扛着七八十斤的两桶水爬楼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各个宿舍楼。“当我们行李很多时,大叔也会帮我们搬。他的话不多,我们之前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那个爱穿迷彩外套的送水大叔。”梁星雯说。 大约1个月前,黄亚强离开了学校,送水需要骑车,右手残疾的他骑车并不方便。“离开学校后,我要给自己找一份工作,最后思来想去决定卖串串糕。”黄亚强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最初在公园卖,结果一下午卖了3根,面糊没使完都浪费了,后面才来学校门口摆摊。” 这个月初,黄亚强第一次来到学校门口摆摊,便被一名眼尖的同学认了出来,并被其发到了学校论坛。“自那之后,我的摊位前总是排满了等我烤串串糕的同学,我准备的面糊从最开始的一天4斤增加到了现在的一天30斤,也依然不够。” 对于小吃摊被学生“包围”,黄亚强很开心。“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只要他们爱吃,我就一直在这里烤下去,价格也将维持3元一串不变!”黄亚强坦言,3元一串的定价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比较合适。“一串的利润虽然不高,但是支持我的同学多,我也能借此维持生活。” 爱是相互的,对于黄亚强而言,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尤其是学校里女孩子比较多,力气小搬不动重物。” 当黄亚强离开学校后,同学们也没有忘记他。“将心比心,大叔对我们很好,我们也要支持他!”该校大四学生李俊说。 黄亚强今年55岁,家在黑龙江,15年前在煤矿厂上班时右手受伤截肢,12年前来到成都,曾做过保安,也在建筑工地工作过,2020年左右开始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送水。 如今开始摆摊后,黄亚强曾帮助过的同学们自发为其建了一个微信群,同学们每天都会在群里问大叔摆摊时间。当前群成员数量已达500人上限。 记者了解到,成都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坚持柔性执法,2020年起,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引导自产自销农户、流动商贩规范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小街小巷、小区周边等区域贩卖。黄亚强表示,他自本月初在校门口摆摊以来,都很顺利并得到许多人的支持。这让他感受到了成都的温暖。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摄影报道 编辑 郭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