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小学英语教材,被一个四年级小朋友“挑刺”。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嘉祥校区四年级八班的学生李沐宸因发现了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历史配图错误。这位十岁的少年在预习《朗文英语世界》教材发现:课文讲述的是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但所配插图却是清代版本,存在明显史实不符问题。经家长反馈至四川省语言文字教材处后,出版社迅速回应,已启动向故宫博物院申请宋代原版图像授权的流程。
一幅北宋《清明上河图》,配的图竟是穿越的“清朝版”?11月21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李沐宸的母亲蔡雅兰,听听她来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中的出错内容
从阅读中发现问题
事情要从《朗文英语世界》四年级第三单元第14页说起。
10月21日的一次晚间预习中,李沐宸注意到教材第三单元第14页的内容提到“回到1120年的宋朝”,介绍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然而,他却发现配图中的建筑风格、人物服饰与他在历史绘本中看到的宋代原作风格明显不同。
“他当时很笃定地问我:‘妈妈,1120年是哪个朝代?’我回答是北宋。他又说:“那书上的图就不对,那是清朝的版本。”李沐宸母亲回忆道,“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能如此清晰地分辨出画作风格的时代特征,让我们既惊讶又欣慰。”
面对孩子的质疑,父母没当“童言无忌”一笑而过,而是立刻上网核对。为验证孩子的判断,全家开启“侦探模式”。夫妻二人查阅了央视节目资料、网络资料及权威学术来源,最终确认《清明上河图》确有多个传世版本,其中最著名的为北宋张择端真迹,而教材所用图片实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一圈下来,真相浮出水面:确实错了!
《朗文英语世界》
家长秒查证 教材处秒响应
发现问题后,一家人多方查证。11月18日,李沐宸的母亲以邮件的形式将情况反映给四川省语言文字教材处。“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回复。”她表示,“相关部门很重视,并转达至《朗文英语世界》出版社。”
11月20日,出版社作出正式回应:“您提出的北宋时期文本与清朝版本配图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信中明确表示,编辑团队已启动处理程序,正在积极联系故宫博物院,申请合法使用宋代原版《清明上河图》图像的授权。
由于文物图像涉及版权与文物保护相关规定,授权流程较为复杂,目前仍在推进中。
《朗文英语世界》编辑部回信
一个孩子的“较真”
这件事最动人的,不只是“小学生纠错教材”的反转,而是一连串温暖的接力。
李沐宸的母亲感慨:“我很欣慰孩子敢于质疑教材,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鼓励。”她特别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探索精神的保护与引导,“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们没有轻视一个孩子的疑问,而是给予充分尊重和支持。”同时,她也惊讶于四川省语言文字教材处的响应:“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
据李沐宸的母亲介绍,孩子从小就热爱阅读和历史文化。“我们经常带他去博物馆,也喜欢亲子共读各类文化科普书籍。”她说,李沐宸对历史、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李沐宸一家平时也长期参与各类研学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多地博物馆。正是这些真实体验,让他建立起对历史细节的“敏感”。“每一次行走都是学习,每一段经历都在积累认知。”李沐宸母亲说。
李沐宸
近年来,中小学生发现教材错别字、地图标注错误、科学常识偏差等案例屡见报端。这一次,是一幅画“穿错衣服”,下一次呢?教材作为千万学生的基础学习工具,须做到内容精准、图文匹配、经得起推敲。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插图,也可能影响一代人对历史的认知。
正如李沐宸母亲在采访最后所说:“我希望这颗认真求真的种子,能在更多孩子心中悄悄开花。真正的学习,从来不在课本的第几页,而在每一次观察、提问与探索之中。”
目前,《朗文英语世界》出版社表示将持续跟进图像授权进展,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教材质量。正如这位“挑错官”用行动告诉我们:学习,在每一次发问、每一次对比、每一次说“我觉得不对”的瞬间。
此刻埋下的种子,会在未来悄悄开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