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彩票”具有博彩性质,奖品质量低劣,多为“三无”产品,有的具有一定危险性,有的含有低俗、暴力、软色情等不良图文内容。向未成年人销售“儿童彩票”易诱发攀比沉迷和投机心理,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11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对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督促整治校园周边“儿童彩票”行政公益诉讼案进行了披露。 学校周边文具店销售“儿童彩票” 购买者多为中小学生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在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时,陆续接到学校老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彩票”的反映。 经调查发现,“儿童彩票”实为标注“我要中大奖”“幸运大抽奖”等内容的小卡片,零售价一般为1元或2元,即买即开,在学校周边文具店多有销售,购买者多为中小学生。 “儿童彩票”实质具有博彩性质,若中奖,可根据显示的“中5元”“中**”等字样兑换相应的现金或者奖品,若未中奖,则显示“坚持不懈”等字样以鼓励继续购买。 “儿童彩票”奖品多为劣质或“三无”商品,其中包括仿真刀枪、电击棍、红外线笔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文具、玩具,有的外包装使用了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宣传词汇和图片。 未成年人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较强,辨认和控制能力较弱,向其销售“儿童彩票”的行为,易诱发盲目跟风攀比、参与投机游戏的赌博心理,进而滋生违法犯罪,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院通过梳理近两年办理的案件发现,有些未成年人为购买“儿童彩票”进而产生盗窃、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 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 建议依法查处售卖“儿童彩票”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该院于2023年6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为准确履职,该院召开专题论证会,邀请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惠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惠山区教育局等单位及人大代表、高校学者、律师代表等就“儿童彩票”的博彩性质、售卖“儿童彩票”的违法性、监管执法依据及监督治理等问题进行探讨,达成共识。 2023年6月、8月,该院分别向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惠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依法查处售卖“儿童彩票”的行为;对校园周边商铺实施长效监管,规范守法经营,督促行业自律;畅通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 被建议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对全区校园周边商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计排查了全区31所中小学周边商铺118家,下架“儿童彩票”及“洞洞乐”“原神卡”“龙珠抽奖”等博彩性质商品12类3500余件,依法对查实的违规经营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向校园周边商铺印发关于整治“儿童彩票”和博彩性质商品的告知书,引导规范经营。8月底,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惠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书面回复该院。 在案件办理基础上,该院研发“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监督模型”,筛选重点经营场所进行监督,并将数据同步发送相关行政主管机关。2024年12月、2025年2月,该院开展“回头看”,未发现辖区内校园周边商铺销售“儿童彩票”和博彩性质商品的情况。为持续有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该院联合相关单位制定《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综合治理机制》,通过制作口袋书、开展普法课、发放家长告知书、规范店铺经营倡议书等方式,以司法保护助推学校、家庭、社会保护协同发力。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