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圈,公认的顶流白酒就是“茅五剑”。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早在1952年,第一届四大名酒评比当中,却只有茅台上榜了,而另外三款名酒分别是西凤酒、汾酒、泸州老窖。 也就是说,在中国四大名酒中,五粮液和剑南春压根就没有上榜,这是为啥呢?查阅资料后才得知“真相”,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一起看看吧。 
其实,这事还得从举办评酒会的“背景”说起: 当年,正值经济恢复时期,而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酿酒行业也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彼时我国中小酒厂居多,酿酒水平参差不齐,品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国各地的酒水种类和品质,特地举办了“全国评酒会”。 
首届评酒会的“参赛标准”: 一是品质优良,符合优级白酒的品质标准和卫生标准; 二是国内外畅销,并且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是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是酒体风格独特,其他白酒无法轻易仿制。 光是这几点要求,便筛去了一大批白酒,其中就包括五粮液和剑南春,具体原因如下。 先看看五粮液: 
五粮液酒的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传承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人们之所以叫它“五粮液”,还是一位晚清举人不经意间提议的。 直到1932年,人们有了商标保护意识之后,“五粮液”这个名字才正式被注册使用,但一直都是以民间作坊的酿造方式在生产。 直到1952年才算正式建厂,那时候知名度还没有打开,自然无缘评酒会。 再看看剑南春: 
说实话,这款与五粮液的“遭遇”差不多。 虽然历史悠久,但在1951年才建厂,仅比五粮液酒厂早了一年,市场占有率同样不稳定,并且,最心酸的是,我们现在喝的剑南春是在1958年研发出来的,说白了,评酒会举办的时候,此酒还未诞生,不得不错过了。 所以说,这两款酒不在四大名酒行列当中,确实是情有可原,并非酒质不好。 好在我国一共举办了5届评酒会,在后面的几次参赛中,他们的优势便逐渐显露出来了,很快就获得了“八大名酒”的称号。 
不过话说回来,第一届名酒评选确实对白酒界影响深远,四大名酒的产生,在行业中立起了标杆,树立了榜样,成为了许多白酒竞相学习的对象。 尤其是凭借一己之力,带火了整个酱酒市场的茅台酒,成了许多酱酒学习的典范,在贵州当地有这么一家酒厂,为了与茅台酒共享酿酒资源,特地将酒厂设立在了茅台对岸。 
它便是产自核心产区的君中元私藏酒,其酿造人曾传政毕生都投入到了酱酒行业,还特地拜茅台原副厂长李兴发为师。 为了1:1还原传统坤沙酒,要求酒厂所用的原料、工艺皆与茅台酒保持一致。以当地小红粮为原料,搭配上12987工艺,耗时一年才能成酒。 
之后,还需要再放入陶坛中存放6年,等到酒体自然老熟之后,经由师傅亲自勾调而成,酒色澄澈,陈香明显,喝起来确实茅香十足。 难怪在当地有人称其为“小茅台”,味道确实有七八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