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州啸台,号称巴蜀名胜风景。古往今来,它曾吸引过多少名流学士的好奇兴趣,激起过多少诗人画家的创作灵感,牵动过多少离乡游子的眷恋情绪!有时春和景明,有时秋高气爽,登上啸台,俯瞰旭阳古城,与友人同论诗词歌赋或书画琴棋,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啸台位于大佛寺半山腰
此地此时,难道还比范希文①岳阳楼逊多少色么?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你可知道,啸台之上有神仙吗?有的,请听我把关于啸台的故事和来历,对你们每一个游人和读者慢慢地道来。
传说上古时候,昌意和玄器②两兄弟常常从水中上岸来,相约到陆地上来打虎,为人间的百姓除恶。有一回,兄弟俩在一块大盆地里追一头吊睛白额大虎,追了好半天时间才把老虎射死了。兄弟俩累得热汗淋漓,抬头望见附近的半山腰上有一块荒台,便到荒台上放下弓箭歇凉。歇着歇着,兄弟俩一边欣赏着盆地里的山光水色,一边谈论着爸爸轩辕氏的发明创造③和妈妈嫘祖养蚕治丝的功劳④,直歇到龙宫敲了午时三刻的钟点,才离开荒台回水里去了。
以后又到了魏晋时代,有一个名誉京华的学者孙登⑤,因为在朝廷不满意司马氏集团专横弄权的丑恶嘴脸,愤然辞官远游,到过很多山水胜处隐居。有一回,孙登来到益州⑥的山中隐居,常常登上昌意、玄器两兄弟歇息过的荒台上去,有时候悲凉地放声高歌,有时候兴奋地吟诗作赋,有时候面对初升的太阳手舞足蹈,有时候望着落日的余晖叹哭长嚎。
有一天早晨,孙登又像往常一样攀上岩畔,站在荒台上注目东方的晨曦,遇到从前的朋友阮籍⑦来访会自己。阮籍屈就爬岩上来,好言劝慰孙登仍然下山去辅佐晋氏,孙登却如痴如呆,一言不发。阮籍见他不愿下山,就拿天下大事和朝中政局来请教他,只见孙登突然仰天大笑,旁若无人。阮籍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就转身下山去了。快到山脚的时候,阮籍忽然听见孙登在荒台上长啸一声,声音响彻云霄,久久不绝于耳。后来孙登死后,阮籍自愧不如孙登看破官场名利的高风亮节,就请搞雕刻的石匠在孙登啸隐过的荒台上方岩石上刻上“啸隐”两个字,表示对孙登这个高人隐士的纪念。从此,老百姓便沿称这块昌意和玄器歇息过,孙登啸隐过的荒台为“啸台”了。
清代画家费丹旭所作 的《孙登长啸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沧海桑田变化,阮籍请人刻下的“啸台”二字历经风雨飘淋,早在北宋就已经风化不存在了。历来的墨客骚人,达官显贵以及布衣百姓过荣县地界,多有到啸台游赏,极日原野,把酒凭栏,怀着一腔怀古叹今的闲情雅致。后来啸台一侧有人在摩岩凿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如来佛象,又有人在啸台边上建了一个“一胜亭”,在岩脚下修了个“真如大佛寺”,使啸台就更有名气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在荣县做官期间,常来啸台饮酒作诗,感慨时事。近代蜀中著名书法家赵熙又特地在啸台上方的岩石上题刻了“啸台”二字和揽胜文章,给荣山旭水增添了秀色。
[color=rgba(0, 0, 0, 0.9)]
注解: ①范希文:即宋朝文人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把岳阳楼写的淋漓尽致,有声有色。 ②昌意和玄器,均是传说中的黄帝与其妻嫘祖的儿子,居于水中。 ③轩辕氏:即传说中的黄帝,中原各族的祖先,曾发明文字、音律、医学、舟车等。 ④嫘祖:黄帝之妻,传为西陵氏之女,神话传说她是蚕丝制法的创造者。 ⑤孙登:字公和,汲都共人。《晋书》卷九十四有传。宋朝的《图经》和民国本《荣县志》亦载。 ⑥益州:晋朝时蜀设有益、凉二州。益州在今四川境内。 ⑦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步兵校尉,对司马氏政权表面敷衍,实则消极反抗。有《阮籍集》问世。是汉末晋初的著名诗人。《晋书》四十九有传。
谢谢阅读
来源:《自贡记忆 · 自贡民间故事》(李开杰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