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
在我小的那会儿,玩泥巴是很多孩子都抵挡不住的诱惑。雨后,泥巴水汽饱满,又没有明显的水渍时,正是玩泥巴的好时候,塆子里的小孩们就喜欢三五成群地撅着屁股玩泥巴。

那时玩的花样相对简单,手笨拙的只能乒乒乓乓地拍些泥砖,手灵巧些的就能做只动物什么的。泥土也是孩子们办锅锅九的主要材料之一。它可以做米饭,可以做蛋糕,可以揉包子。只要你想象力足够,动手能力强,它可以成为你期望中的一切食物模型。可以说,玩泥巴承载着那会儿小孩子的很多乐趣。

进入小学了,我们学校在黄坡岭上。黄坡岭石头多,周边开有许多采石场。我和同学们很快发现了一种好玩的泥巴。我们叫它白闪泥。它色泽偏白,泥质细腻,比较润,捏在手里感觉很舒服。白闪泥可是一种好东西,用它来捏小玩意儿,效果特别棒。那时班上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同学,就用它做出了一只公鸡,看起来活灵活现的,叫人羡慕。我的手很笨,只会做坦克,先做一大一小两个长方体,组合起来,再用竹片把它们修饰出弧形,然后用一根竹管包上泥巴做炮管,插在炮塔上,最后用竹片刻画出坦克的履带和轮子这些。做得不够精美,只是看起来像那一回事儿,却是我的宝贝。为了防止它干裂,我甚至用卫生纸蒙上,并经常给纸上浇水,为它保湿。那辆坦克我珍藏了许久,觉得是自己捏泥巴的巅峰之作。

等我长大了就不再玩泥巴了,出来工作以后,孩子们的条件更好了,玩泥巴的越来越少。
调入新的学校,我教起了一年级,这在我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是头一遭。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有些孩子喜欢把手放在抽屉里,玩一种五颜六色东西。孩子们告诉我那叫超轻粘土。我也捏了捏,手感超级好,难怪小家伙们都喜欢捏它。后来我发现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那一块块的粘土变成了孩子们手中精美的作品。我觉得这种玩泥巴的方式真够高级。

不久,上幼儿园的女儿回来,也让我们帮她买粘土。买回来以后,女儿就缠着我教她捏。我笨手笨脚地捏出一根胖乎乎的茄子,女儿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望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不过以后她再也不让我教她捏粘土了。后来,她无意中找到了一个真正的老师,就是手机上的短视频。这下她可乐坏了,常常照着视频捏。女儿生性活泼好动,不过捏粘土时她静得下来,能安静得一边看一边捏一两个小时。客厅的茶几成了她的操作台,电视柜就成了作品展示区。她做出的东西还有些意思,连我都自愧不如。

玩泥巴是多感官的协同劳作,在培养孩子的美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喜欢让女儿玩,这不我又买了一包超轻粘土回家去了。
玩中学,玩中进步,是最佳的成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