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形式主义真的消失了吗?只是隐藏“变异”得更厉害了。 一、今天你“拍照”了吗 必要的工作痕迹是需要的,那是考核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但有些地方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注重“痕迹管理”,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记得不久前听过一个“笑话”:省级部门来检查市区教育部门到学校宣传资助政策的宣传情况,到校走访调研都没有问题,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也达到了100%,但就在检查印证资料时出了“问题”:“这张照片上怎么只有你们市级教育部门宣传的照片,没有你们县级部门的?说明你们县级教育部门没去宣传啊”。学生对资助政策100%的知晓率难道不是宣传的实际效果,照片上少了一个人这项工作就没做? 二、今天你“值班”了吗 “今年过端午节你们单位发什么了吗?”“发了,发了一张值班表”。这样的调侃在过节的时候屡见不鲜。上级要求:必须24小时值班,电话不得呼叫转移,响3声不接视为脱岗。愈加严厉值班要求看似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但实际上真的需要如此苛刻吗?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应急部门24小时值班,这是他们的职责,所以时刻坚守岗位,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些部门,并非应急部门,在假期根本无事可干,他们的值班真的有意义吗? 三、今天你“投票”了吗 “每人每天10票,为最美XX社区助力!”,“请让我们为XX点赞”,“请将庆祝XX转发至朋友圈并截图”时不时的基层干部就会收到这样的工作要求。一些没有必要的“投票”、“点赞”、“转发”暂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有时候甚至害怕手机响起,得了“手机恐惧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除了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新思路”上下功夫外。还应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才能让更多基层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