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连一条地铁线路上出现了“日式装修”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该事件,该公司员工表示会及时反映,但并不知道谁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网民们对此的反映不一,有的说这张照片在地下商场而非车站,有的说这张照片上贴了太多的日文告示牌。 
近日,一个关于辽宁大连一条地铁线路装修设计的视频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在一个车站里有很多日文标志,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与愤慨。虽然该公司员工表示会将此事上报,但是到底是谁在负责,目前还不清楚。同时,也有网民表示,这段录像并非在车站内,而是在一条商场的地下商场内,对其真伪提出了质疑。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年代,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换与相互影响,已成为一种常态。以大连为代表的旅游大都市,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更是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吸引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展现其多样化的人文风貌,是其主要发展趋势。所以,在建筑中使用外国的标志,或者在建筑上加上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是很常见的。 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在民族与异族的相互影响下,协调好民族与异族的相互影响,同时又要尊重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传统。在大连的一个地铁站里,很多日文标志都被很多人看作是对日本的一种过分的模仿,从而失去了当地的特点,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然而,有些人却觉得这个争论有些言过其实,因为这个录像的取景地其实不在一个车站,而在一个有许多世界各地货物和多种文化展品的地下商场里。他们觉得这段录像被有心人所使用,刻意制造出了一些不和谐的气氛。 
结尾: 辽宁大连地铁“装修风波”引起了人们对“文化交融”与“符号符号”之间的矛盾与矛盾的反思。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兼顾不同民族与地域特征与民族身份的方法。政府、市民及个人应积极参与其中,为创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和谐的都市空间而齐心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