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陈女士表示她当时生产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自主呼吸停止了。 在实施了各种抢救以后,最后还是医生对她进行了人工呼吸,才将她抢救回来。大家都不禁感叹人工呼吸真厉害。
发生意外之后,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往往可以挽回生命。但是当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如何进行及时有效地急救呢?其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Pneumatic Respiratory Compression)是指用人工方法使呼吸运动和体内气体交换的一种措施。 人工呼吸是使呼吸道分泌物、误吸物和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可分为口对口吹气和无菌吹气两种方法。 但是很多人对于人工呼吸的原理不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人工呼吸的原理。
什么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指利用人的肺泡来进行气体交换,将含氧量低的空气吸入肺内,再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体外。 在人工呼吸时,要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解开衣服比较紧的地方。 施救者用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子,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巴,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患者的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持续1秒以上。
人工呼吸的方法: 常见的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其中口对口呼吸是将患者的嘴巴张开,并用自己的嘴唇包裹住患者的嘴部,然后将患者的嘴巴闭上。 与此同时,自己的嘴巴也要进行不间断地吹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能够完全打开。 口对鼻人工呼吸其实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同时,做口-鼻心肺复苏时,要保证气道通顺。 我们应做一次深呼吸,用嘴唇将病人的鼻子紧紧地封闭起来,再向里面大力吹。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吹气的同时,要用手将病人的颏部(下巴)向上推,使上下唇闭合,然后在呼气时松开。对于有张口困难或口周外张的病人,此法是常用的。 人工呼吸的原理: 人工呼吸时,施救者通过口对患者进行呼气和吸气,吸入的氧气与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首先,施救者将手指置于患者的两个鼻孔中,用手捏住鼻孔,并用力向内吹气。因为在吸气时,人体胸腔会扩张;当呼气时,胸腔会收缩。 
此时施救者的手会继续保持在鼻孔前,利用手指产生的负压来帮助患者完成呼气。当患者呼气时,施救者向其口内吹气;当患者吸气时,施救者向其口内吸气。 在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中,施救者始终保持手不离开患者的鼻孔。另外,人工呼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用双唇包住患者的嘴和鼻子; (2)用力吹气时,要适当用力; (3)要持续吹气约10秒钟; 
哪些人需要做人工呼吸? 对于出现以下情况的人,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①意识丧失,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 ②无自主呼吸或仅有喘息,但能自主睁眼; ③呼吸停止或微弱,且已丧失意识; ④胸部、腹部有压迫感或心脏搏动消失。 
人工呼吸时应注意:如果患者有外伤,则应先进行止血和固定,然后再做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存在异物阻塞气管,则应先进行清除异物。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人,则应先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时要注意患者的口腔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分泌物应先清理干净。 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1)病人气道要保持通畅,避免漏气。 (2)对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一般以吹气5-6秒钟为宜。 
(3)应避免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窒息。 (4)不要用嘴去接病人口中的异物,以免误吸。 (5)吹气的时间以每次2-3秒为宜,每分钟为100-120次。吹气时注意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注意避免将异物吹入气道。 (6)在施行人工呼吸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若发现病人出现面色发青、嘴唇或指甲发紫、脉搏和呼吸消失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人工呼吸。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不过除了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会问在实施人工呼吸的过程中会不会传染上疾病呢?比如给乙肝和艾滋病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乙肝和艾滋病都是通过血液、性接触、人工授精、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一般不会通过人工呼吸时的唾液传播,也不会通过急救时的肢体接触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