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每年给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目前,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8连涨。近段时间,河北、天津、江西等多个省份陆续公布了养老金上调的细则。不过,也有反对每年为老年人增加养老金的声音。来自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的姚洋教授,就表示国家不应该按照“一年一涨”的方式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政策。

为此,姚洋教授还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国家年年都给老年人上调养老金,虽然老年人的养老金上涨了。但是,会给缴纳社保的在岗职工和用人单位带来较大的压力,这会影响到大家缴纳社保积极性。
因为,现在社保费用年年都在上涨,这给用人单位和职工带来较大的缴费压力。如果养老金能够停止上涨,那用人单位和职工也不必承担年年都要上涨的社保支出压力。

第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每年将会有上千万老职工要退休,养老金发放缺口会越来越大。据权威机构测算,未来5-10年,我国养老金发放缺口高达8-10万亿。既然养老金发放压力已经这么大了,那就应该停止给老年人上调养老金,这样才能降低养老金发放的压力,延缓养老金发放缺口的到来。
第三,国内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资料显示,2022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8亿,到202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超过3亿人。而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90后只有1.75亿,00后也有1.45亿。未来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金将不足以赡养数量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所以,停止给老年人上调养老金,也能减轻社保基金方面的压力。

实际上,姚洋教授给出的三大理由,是站在养老金发放这个角度上面考虑问题的。而我们则认为,即使国家停止每年给老年人上调养老金,我国养老金的发放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也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带来以下几大问题:
首先,这会影响到很多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本来很多人之所以要积极缴纳社保,就是希望自己退休之后,能享受到每年养老金上涨的待遇。如果国家停止每年给老年人上调养老金,那将会严重挫伤部分缴纳社保人员的积极性。

再者,现在国内物价每年都在上涨,特别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以及生活日用品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停止每年上调老年人的养老金,而老年人的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这就会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会下降。而为了确保退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下降,每年给退休老人增加养老金也是必然的结果。
此外,随着老人们的年龄的增大,各种慢性疾病也会越来越多,现在医疗费用也是居高不下,每年给老年人上调养老金,也能减轻老人们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的压力。
最后,每年给退休老人增加养老金,除了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刺激消费。很多老年人在涨了养老金之后,可以把钱用于旅游、购物、贴补子女等方面,这样国民消费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

迄今为止,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8连涨,老年人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也有北大姚洋教授表示,国家不应该按照“一年一涨”的方式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政策。
姚洋为此也给出了三大理由,主要是站在养老金发放压力基础之上,而在我们看来,这些理由解决不了养老金发放的压力。要想解决养老金发放压力,最终还是要靠国家财政的补贴、每年国企分红收入,以及变卖部分国有资产来弥补这个缺口,光靠停止养老金上涨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