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造价高达3000万的海上围栏,可以扛住12级台风和9米的大浪。这也是我国目前离岸海域最大的钢制管桩养殖基地,总养殖体积高达3万立方米,一年便能产出1000至1500吨的高档水产品,仅需4人管理,就能创造出1个亿的年产值。惊人的财富奇迹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 
这座海上巨无霸的缔造者是一个名叫李文升的男人。12年前,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的李文升,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返回了家乡山东省莱州市。他要将被称为“梦幻之鱼”的斑石鲷带回莱州湾。斑石鲷肉质紧实,口感爽脆,是做刺身的佳品,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但是,野生的斑石鲷十分难捕,国内当时也并没有大规模养殖斑石鲷的商家,因此,斑石鲷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时,一斤就要价100多元。李文升想:如果能在莱州湾成功养殖斑石鲷,那不就是把一座金山搬回了家乡吗?
从穷小伙到亿万富翁,他是如何做到的? 李文升一开始是用传统的深水网箱养殖斑石鲷鱼苗,但一段时间后,问题渐渐浮现出来。首先,深网箱的养殖容量有限,费尽心力所能带来的收益依旧十分微薄。其次,人力成本过高,光请工人定期清理网衣这一项投入,就占总投资比重的百分之10至20,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经过一番思索,李文升决定建一座集合了自动投饵、水下机器人、海洋数据观测等多种智能化技术的钢制管桩海上养殖“牧场”。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公司的技术顾问关长涛教授,在两人多次的头脑风暴后,172根508毫米的钢管被打入了海底,框架搭好后,涤纶树脂做的网衣环绕固定在这些钢管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测试,海上围栏正式投入使用。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自己找上门来。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冬季降温的问题。要知道,斑石鲷是一种热带鱼,如果水温低于16摄氏度,它们就会停止进食,水温低于11摄氏度,个别体质弱的斑石鲷就会率先死亡。为了让斑石鲷平安的度过冬天,李文升决定帮它们搬家。于是每年10到11月莱州湾都会十分的忙碌,工人、货车一趟趟穿行在海上围栏和陆地车间之间。到了第二年的夏季,斑石鲷又会被送回到海中。降温的问题解决了,那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从穷小伙到亿万富翁,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朋友的介绍下,李文升为自己的海上牧场引入了新的伙伴——水下机器人。这些水下机器人,不仅能自己深入水底检测斑石鲷的动向、活跃度、产卵情况,甚至连它们心情状况怎样都能反映在监控室的大屏中。虽然这些水下机器人的价格昂贵,李文水在购买时也心头滴血。但这些机器人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能不知疲倦的工作着,而且以前一个深水网箱,就需要四五十个人管理,现在有了水下机器人的助理,平时只需要三四个人管理就行。长远来看,使用人工机器人比用人力划算许多。 
时至2018年,李文升一手打造的海上巨无霸,为他哺育了100万斤斑石鲷。这些斑石鲷投入市场后,广受好评。在打出名气后,每年上市前的两个月,李文升的斑石鲷就会被经销商们预定一空,从穷学生到年产值破亿的老板李文升用了7年的时间。现在李文升的海上牧场不再局限于只养斑石鲷,他还引进了海参、蛤蜊、大口虎虾等珍品,立志于打造出一个生态综合型的海上牧场。 
李文升的故事告诉我们,赚钱的机会并不只在北上广深,将大城市学习到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带回家乡,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赛道。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大家身边有这样的返乡创业的事例吗?欢迎留言评论,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