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光影洒在道路上好不安详,就在这时一阵对话声音打破了宁静,“好像就是在这,根据当年留的地址,没错了。” 在场的老人听他这么说不禁都发出疑问,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得知是因为45年的玉玺,有一位老人匆忙挤出人群,神色紧张地寻找着什么。 
“宝儿,宝儿,快点回家,告诉你叔叔,千万不要说知道这件事,我先在这边看看情况。”老人的脑海中闪过了很多年前,那些工作人员的脸,让他想起了很多往事。 “这些人怎么会出现在韩家湾?怎么还会找到这里?”老人一边想着,一边用拐杖敲了敲地面,发出“咚咚”的声音。他有些担心,这枚玉玺会不会带来什么危险。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过了45年专家找上门莫不是玉玺有啥问题? 意外拾到白色石头1968年的那个下午,天空还是阴沉沉的,渭惠渠沿岸上孔忠良慢慢地走着。 孔忠良是邻里中一个十分聪明活泼的男孩,他喜欢在这条小河边上散步,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正往前走,忽然感觉到地面有点滑,于是小心地向前走去。一路上,他都是小心翼翼地踩着脚下,唯恐一不小心就会跌倒。但借着落日的余晖,他隐约看见了些什么。
“那是什么?”孔忠良喃喃自语道,他停下了脚步,靠近渭惠渠边上看去。在石头和泥土的混合物之间,他看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小物体。 他有些迟疑,但终究还是没能忍住。他缓缓地俯下身子,将地上的碎石和泥土都挖了出来。等他刨开地面,那块神秘的东西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是一块散发着奇异光芒的白色石头。孔忠良虽然不认识这块石头,但却感觉非常地玄妙。
“这玩意儿感觉像是宝石一样的东西啊。”孔忠良自言自语地说,他仔细地看了看那块石头。 当他把石头握在手中时,他忍不住感到惊叹。那块石头很冰凉,但却让人感到很舒适。孔忠良凝视着石头的光芒,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中。
“这石头好神奇啊!”那一瞬间,孔忠良的心中涌现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不禁想要知道这块白色石头的故事,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有什么特殊的用途?他决定带这块石头回家,好好研究一下它的秘密。 孔忠良的家离渭惠渠并不远,他小心翼翼地把石头放入口袋中,激动地往家走去。在路上,他想象着自己破解石头的谜题,享受着这份奇妙的感觉。 当他回到家时,他把石头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开始仔细地观察它。孔忠良发现,这块石头的表面有很多细节,看起来很精细。 
孔忠良知道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东西,将东西递给了爸爸,只见孔爸爸轻轻地抚摸着那个物件,细心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仿佛怕弄坏了这个珍贵的瑰宝。 “这个东西,应该是个文物啊。”孔爸爸的话打破了沉默。孔忠良心里一阵惊喜,他知道孔爸爸鉴定文物的眼光非常独到,既然他说是个文物,那肯定不会有错。 孔爸爸又将物件拿在手中端详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看这个样子,应该是一件刻有篆字的玉器。这种器物,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 二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它上交给国家。 
被鉴定为“皇后之玺”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了房间,父亲早早地起床开始准备,儿子也没有睡懒觉,兴致勃勃地帮忙打包这件玉玺文物。 经过了长时间的车程,他们终于到达了西安。眼前的城市景象与家乡大不相同,但是那种浓重的古韵和历史感,让他们不禁激动得心跳加速。 
他们匆忙地走进博物馆里,立刻被大量的馆藏文物所震撼,眼前一幕幕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的长河。 “这些文物真是太好看了!”儿子激动地对父亲说道。 就在孔忠良父子二人窃窃私语时,被一名工作人员无意中捕捉到。“你好,请问您有什么要介绍的吗?” 孔忠良和他的儿子摇了摇头,表示不需要讲解。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只是参观文物。孔忠良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示意他们离开。 
在工作人员有些疑惑的目光中,他们走进了博物馆的一角,来到了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门前。敲了敲门,馆长亲自出来迎接他们。孔忠良小声说道:“我们有一个东西,想上交给博物馆。” 馆长微微一愣,看着孔忠良手中的包裹,耐心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孔忠良缓缓地打开了包裹,里面装着一块白色石头,馆长仔细地观察着这件文物,不禁惊叹于它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他感慨地说:“看起来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如果你能交给我们收藏是我们的荣幸。” 于是,馆长请来了专业的文物鉴定师,对这件文物进行了仔细地鉴定和研究。 这块玉印的质地坚硬细腻,宛如天然的艺术品。在它的底部,还刻有四个大字——“皇后之玺”。 
这几个字的含义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表明了这块印章的身份。作为皇后之玺,这块玉印曾经为中国古代皇后所使用,足以说明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5年后又一次获得表彰孔家父子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后,都是又惊又喜。 “这个文物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我们会尽快进行鉴定和保护措施。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你们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馆长说道。 孔忠良父子表示,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博物馆的工作,同时也希望这个文物能够得到最好地保护和呈现。 
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展览中看到这个文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馆长决定颁发他们一份荣誉证书和一笔慷慨的奖金作为表彰。 但是父子二人拒绝了,对于孔祥发和他的儿子来说,这些玉玺并不是他们的,只是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而已。 把这些东西捐出去,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奉献,一种尊重,又是一种珍惜。 孔家父子见势不妙,开始推托,说要回家上课。博物馆方面并不想轻易放过他们,但也不想再继续“争执”下去。 
于是,他们决定让孔家父子回去,但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些东西,以示感谢。 交通在当时还不是十分便利,从孔家所在的咸阳赶到博物馆所在的西安,需要花费20元钱。 这对于孔家父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博物馆方面还是决定给予他们这笔钱,作为一份小小的补偿。 
虽然孔家父子最终未能获得奖金,但他们的贡献也得到了认可。博物馆方面也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表达了感谢之情。这或许也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一份交流。 取得国宝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孔家父子却在当时就能够淡然地放下那些荣誉。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是那样普普通通地过着生活,也许他们早已经将心中的追求放到了他们的工作之中。 
他的生活还在平淡过着,但是玉玺的经历却不平凡,孔忠良怎么也不会想到,时隔45年,又有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他的家里,就是为了这个玉玺而来。 结语王京平听完孔忠良的故事后,深深被他的勇敢所感动,他选择了去拜访孔忠良,并邀请他到陕西省文物保护发展基金会做客。 当得知自己是被邀请去参加表彰大会时,孔忠良显得有些不安,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只是做了他自己应该做的。 
表彰大会上,陕西省文物保护发展基金会会长王京平向孔忠良颁发了一份奖状,他为孔忠良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感到骄傲和感动。孔忠良接过奖状,脸上红得像红苹果一般。 孔忠良因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全国评选为2012年度“十位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就像孔忠良所说的那样,“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