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摘要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然而,在现代社会,我国的法律已经明确禁止了私下报仇这种行为,并将其定义为犯罪行为。 尽管如此,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报仇是人之常情,不能简单地以“犯罪”两个字概括。 尤其是当面对他人的违法行为而司法途径无法提供合理的补偿和解决时,人们内心的愤怒和不满很可能激发出对报复的强烈渴望。 回顾2018年发生的一起举国震惊的犯罪案,案件中的犯罪者是张扣扣,他曾作为一名兵士,平时也是个老实厚道的人。然而,他采取了极端的行动,终结了邻居父子三人的生命。
一.血案的** 一场以三人生命告终的血案在村里引发了人们的叹息和无奈。一些老人们在议论之间表示:“这次的恩怨算是完结了,可惜了扣扣这个孩子。” 然而,这场血案的**却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张扣扣一家和王氏父子一家是同一个村子的邻居,他们以前有些生意上的矛盾,但并没有恶化到相互殴打的程度。 直到1996年,王氏父子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开始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无人可敌的。每次看到曾经与他们争夺生意的张扣扣一家,王氏父子就会表现出愤怒和不屑。 某年夏天的一天,张扣扣和他的母亲、姐姐一起外出游玩,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王自新、王富军、王正军三人,他们在路上堵住了张扣扣一家,不让他们通过。 张扣扣的母亲和他们发生了争执,甚至动起了手来。
没过多久,张扣扣的母亲被打得倒地不起。张扣扣看到这一幕后,迅速走到前面,试图保护自己的母亲。然而,由于他当时年纪还太小,根本没有能力将那三个成年人分开。 等到张扣扣的父亲赶到时,张扣扣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张扣扣看到这个场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力感,并发出了一句宣示:“我会让你们付出代价”。 二.冤仇的滋生与复仇的实现 张扣扣亲眼目睹了王富军将母亲打死的场景。他一直在现场,看着母亲倒在地上无法动弹。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张扣扣的心里,他对眼前的残忍行径感到愤怒和无法接受。 从那时起,仇恨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深深扎根。自那时起,张扣扣变得沉默寡言,整个人透露出一种令人感到恐惧的氛围。 
等到他成年后,他利用祭祖的习俗等待着王家人回来的机会,成功地将三名仇人杀害,实现了复仇的目标。这时,他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临刑前,他对父亲说:“没事的,我要去找妈妈了。”这句话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与之团聚的渴望。 在张扣扣的一声叫喊声中,他的手中刀直接插入了王自新的喉咙,王自新口中喷出鲜血,眼睛还未来得及合上就离世了。
随即,王自新的大儿子王校军和三儿子王正军听到叫喊声,匆忙冲出自己的屋子,却已经太晚了,他们看到的是父亲没有了呼吸。 看着父亲遭到杀害,他们怒火中烧地盯着张扣扣,而张扣扣则轻松地面对着他们,嘴角挂着得逞的笑容,他对两人说:“让你们也尝尝失去亲人的痛苦。” 王校军和王正军难以接受这个打击,愤怒地向张扣扣冲去,但张扣扣利用他接受的专业训练灵巧地躲避了他们的攻击,并迅速制服了他们。 
"我不会放过你们!今天,我要为我妈妈报仇,在这里,你们都将付出代价。" 张扣扣捏紧刀柄,语气低沉地威胁道。王校军和王正军面露惊恐之色,往日的傲气已荡然无存,渴望道歉的念头涌上心头,但却无法开口。 张扣扣不再需要他们的道歉,他认为最好的赔偿方式就是将他们消灭,用这种方式来安慰已故的母亲。 “你们害怕了吗?想向我求饶吗?当初你们杀害我母亲时为什么不心慈手软?”一连串的质问让王校军和王正军无言以对,他们闭上双眼,迎接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 最终,王校军和王正军也与父亲相聚在死亡之旁。 杀完人后,张扣扣坐在地上突然开心地笑了起来。其实,真正应该死去的是王自新的次子,只可惜他当时不在家,但张扣扣已经等不及了。 
事后,张扣扣来到母亲的坟前,这是他在发生事情后的第一次给母亲上坟,因为他一直都不敢面对母亲,他一见到母亲的墓时泪如泉涌。 他对母亲说:“妈妈,我已经为你报了仇,你可以安息了。”张扣扣向母亲告别后,独自一人前往了警察局,他如同一个战胜敌人返回的凯旋者。 自从他决定报仇以来,他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愿。因此,无论法官如何判决,他都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在执行死刑之前,张扣扣安慰父亲说:“爸爸,我没事,我可以去陪妈妈了。” 
三.父亲的自责与无力感 对于张扣扣的父亲,他无法说出一句话来。看着儿子准备赴死的决心,他深知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他只能自责自己当初未能保护好妻子,没有在事后充分安慰好儿子。他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能为力的痛苦,明白已经无法挽回过去的错误。 他静静地注视着儿子,内心充斥着愧疚之情。他深深认识到,他在妻子去世后没有尽到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如今,儿子决定走上毁灭之路,他只能无助地接受这个事实。 父亲默默地后悔着自己的失职,他明白再找借口已无济于事。他渴望回到过去,关注孩子、守护家庭。不幸的是,时光已逝,留下了难以挽回的懊悔和伤痛。 在噩梦般的现实中,父亲只能沉默地承受内心的痛苦。他默默思索着如何为妻子和儿子做出弥补,但现实却告诉他,的确已经太晚了。 他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深深地明白,无论再说什么也无法改变即将到来的结局。 
法律分析:在这起血案中,张扣扣因复仇而将王氏父子杀害,这一事件引起了诸多法律问题。接下来将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张扣扣的犯罪行为和他面临的刑事责任。 一.首先,张扣扣的行为涉及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重伤或致人死亡的,应追究故意伤害罪责任。 根据事实描述,张扣扣通过使用刀具将王氏父子杀害,致使他们死亡,因此涉嫌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属于严重罪行,可被判处死刑。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张扣扣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我国的规定,最低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十四周岁。只对我国八大重刑犯罪承担责任,其中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和故意杀人罪。 根据事实描述,张扣扣在1996年发生的争执事件中还是个孩子,因此在那时他具备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然而,根据事后描述,张扣扣已经成年,并具备了专业训练,这可能会导致法院认定他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事实描述,可以认定张扣扣涉嫌故意杀人罪,并可能面临死刑的刑事处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争执事件发生时,张扣扣还是未成年人,这可能使他具备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因此,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应兼顾他的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能力,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判决。 二.通过对张扣扣的犯罪行为进行法律分析,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该案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法律问题。 
故意杀人罪是刑法中的一种严重犯罪,指的是有意而为之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这是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之一,涉及到人的生命权和尊严。 根据事实描述,张扣扣通过等待王氏父子回家的机会并利用专业训练成功将其杀害,这表明他是在有预谋的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 此外,对于张扣扣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法院还可以酌情考虑他的精神状态和个人成长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或有限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法庭可以减轻其刑罚或采取其他制裁措施。 如果张扣扣能够证明自己曾经受到过心理创伤或其他严重影响,法院可以考虑调查他的精神状态并酌情判决。 综上所述,张扣扣的行为涉嫌预谋杀人罪,同时,法院也应该考虑他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他的精神状态。 这需要通过更深入的调查和审理来确定。在这起案件中,法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公正地判断并做出适当的判决,以保障司法公正与个人权利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