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愈发的关注,各类食物被爆出“致癌”的消息也屡见不鲜,这其中也不乏经常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蔬菜。 许多人为了避免这些“致癌”食物,在饮食上变得格外小心谨慎,但其实这也影响到了我们正常均衡营养的摄入,反而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今天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更正关于“致癌”的概念,以及到底哪些食物确实应该少吃,甚至避免食用。 
一、致癌风险有等级,切勿谈“癌”色变“致癌”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大多数人都不够了解。其实世界卫生组织(WTO)把致癌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一级致癌物(确认会致癌)、二级A类致癌物(可能会致癌)、二级B类致癌物(潜在致癌风险)、三级致癌物(科学证据不足以确认会致癌)、四级致癌物(与癌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罗列出来后大家是否能发现,虽然以上几个等级都统称为“致癌物”。但其实真正“致癌“风险性较高,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去注意的只有一级致癌物和2A类级别。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红肉类”,比如:牛肉、猪肉、羊肉等,都被归为2A级致癌物。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食用了红就会立即导致癌症,只是过量食用红肉类与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了解致癌物的分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评估致癌物的危害程度。以及正确的认识“致癌”的概念,不要谈“癌”色变”,有一个正确、客观的判断力,不用因为某些物质被归类为致癌物就过分恐慌。 二、这三种蔬菜吃了会致癌?辟谣!1、豆芽 我们对于豆芽的误解大多来源于“无根毒豆芽”的新闻。传闻,豆芽商贩会使用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钠”的物质去调控豆芽的生长。误食或接触4-氯苯氧乙酸钠确实有可能导致口腔、咽喉、食道、胃等消化道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但此类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实际上非常广泛。我国卫生计生委在2014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此类植物生长激素在豆芽中的使用标准限量。在这个限量内,使用的剂量远达不到中毒的标准,又何谈致癌呢? 
只要我们在食用豆芽之前充分的清洗,购买豆芽时注意辨别,购买根须为青白或者奶白色,不要过白;闻起来有豆芽清香。完全不需要有不敢食用豆芽的顾虑。 反而豆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E、叶酸、钙、铁、锌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都非常重要。 2、蕨菜 蕨菜致癌的相关说法也屡见不鲜,只是因为其中有一类物质“原蕨苷”被世卫组织划分为2B类致癌物质。此类物质会与细胞的 DNA 发生相互作用,导致 DNA 损伤和变异。从而引发细胞失控的增殖,增加肿瘤形成的风险。 但其实上文我们已经说过,2B类致癌物只是有“潜在致癌风险”,并且原蕨苷在蕨菜里的含量微乎其微,如果不是每天都食用大量的蕨菜,是不会增加我们患癌风险的。 食用适量的蕨菜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健康问题,而且蕨菜中还含有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有益。
3、娃娃菜 娃娃菜吃了会致癌?这个说法并不是因为娃娃菜中本身含有什么物质,而是某些“传言”说,为了给娃娃菜保鲜,里面添加了甲醛! 这确实有些骇人听闻,甲醛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也确实可用作灭菌剂和防腐剂。但是甲醛的气味非常刺鼻,想要达到能够保鲜目的的剂量,那岂不是“掩耳盗铃”。 此外,有专门的蔬菜保鲜剂:咪鲜胺,是国家允许使用也证实在合理剂量内,对身体健康无害。并且价格也比甲醛也便宜许多,商家也更不会本末倒置,使用价格更昂贵且违法的保鲜剂。
三、以下这些食物才“真”有致癌高风险1、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是指经过处理和调理的肉类产品,比如香肠、肉类罐头、腊肠等。在高温烹饪(如烤、炒或烟熏)时,会产生多环芳烃。这些化合物在烟熏过程中沉积在肉表面,并可以通过食用进入人体。多环芳烃被认为是强致癌物质,会对DNA产生致命的损伤。 经研究证实,多环芳烃可以与DNA发生化学反应,形成DNA加合物或DNA附加物。这些反应会导致DNA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增加细胞基因突变的风险,使细胞的正常生长过程受到干扰,从而导致肿瘤的出现。 除此之外,加工肉类中通常反式脂肪水平也较高,这些物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进而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所以,在日常饮食结构中,我们要尽可能食用新鲜肉类而非加工肉类,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2、槟榔 你是否有没事就嚼槟榔的习惯?槟榔,是被世卫组织认证的二十大致癌物之一,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槟榔中有一种主要成分叫做槟榔碱,它是一种天然的碱性物质。它会刺激口腔和消化道黏膜。长期使用槟榔会导致黏膜长时间暴露于槟榔碱的刺激下,引起口腔溃疡、炎症和组织损伤。这种持续的刺激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繁殖和突变,增加癌症的风险。 在我们身边也常常会见到因为长期嚼槟榔而导致张口受限的患者,就是由于槟榔碱成份对口腔粘膜的刺激而导致的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再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为了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还是建议您戒掉食用槟榔的习惯。 
3、饮酒 饮酒是许多人社交和放松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有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它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首先,酒精本身是一种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乙醇(酒精的主要成分)归类为一类致癌物质,即确定人类有致癌风险的物质。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乙醛,它除了是一种有害物质外,同样属于一类致癌物质。 当人大量喝酒后,酒精在人体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物质——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高度反应性,与细胞内的分子互相作用,造成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长期摄入过量酒精会导致这种情况持续存在,进而损伤肝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脂肪酸的代谢,导致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不仅会引发脂肪肝的出现,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导致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都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肝癌的重要前兆。 
这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也有许多健康、甚至可以预防癌症的食物供我们选择。 拓展—以下食物是癌症“克星”1、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较少的能量,非常有利于维持健康的饮食平衡。此外,高纤维食物还可以帮助消化、控制体重、调节血糖水平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它的优点可谓是不胜枚举,这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如乳腺癌和结肠癌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水果就是天然的高纤维食物,尤其是浆果类水果,如草莓、蓝莓、等。此外,苹果、梨、橙子、香蕉等水果也富含膳食纤维。我们日常可以将其合理搭配至饮食当中。
2、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是一种高度反应性的分子,它们可以损害细胞的DNA和其他重要分子,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而胡萝卜素可以中和自由基,从而减少和预防它们对细胞的损害。 那么,哪些食物富含胡萝卜素呢?最常见的是胡萝卜本身。此外,番茄、甜椒、菠菜、南瓜、芒果、杏子等水果和蔬菜也富含胡萝卜素。 结语:所谓“病从口入”,所以饮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虽然其对癌症的预防有益,但也不能作为唯一的预防手段,我们也应注意适量运动和避免其他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 参考文献: [1]何婧雅,邢爱丽,孙宾.口腔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3,13(04):302-306. [2]付收硕,欧峥嵘,程庆.食物中常见致癌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22,28(05):36-38. [3]Y H,孙永康,苏斌, et al.微小RNA-223通过靶向肝细胞中的多种炎症和致癌基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5):1097. [4]蔡丹倩.食物:想要致癌不容易[J].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8(07):22-23. [5].四类食物致癌性超过香烟[J].科学大观园,2017(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