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川县域经济头名易主,尖子生射洪“成绩大滑坡”
https://www.sohu.com/a/718106145_523366?edtsign=77F94DFDF859825584C97CDF16877D7F83D57529&edtcode=xW5WLWm834RlWgB9uxAiFw%3D%3D&scm=10000.663_14-200000.0.0.10006&_f=index_cpc_1_0&spm=smpc.channel_258.block4_314_Y6ubu8_1_fd.8.1693981084679ksCKrBD_1090
2023-09-06 10:00 来源: 搜狐城市之光
原标题:四川县域经济头名易主,尖子生射洪“成绩大滑坡” 四川县域经济面临洗牌:天府机场所在地简阳市去年经济总量超过凉山州首府西昌,夺得蜀地县域经济龙头宝座。此外,四川年增三个百强县,总数7个中有5个位于成都及成渝交界区,百强县分布格局由均衡变“东倾”。 成渝双城经济圈成百强县“种子基地”,从发展势头看,川渝热冷不均。四川是近三年新增百强县最多的省份;重庆外围区县经济规模较小、遭遇大范围人口收缩。搜狐城市解读川渝县域新政,上篇聚焦百强县创新高的四川。 -1-简阳超西昌成四川经济第一县四川目前有183个县(市、区),分布在21个地市级城市,是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最多的省份。省会成都下辖12个区、5个县级市、3个县,体量最大;甘孜、阿坝、凉山等三个民族自治州辖区县域也均超过10个;下辖1区2县的资阳市,属于“小个子”。 今年四川有七个县市入围“赛迪百强县”,其中,西昌、简阳连续三年上榜,排名较去年分别前进7位和6位;彭州和射洪连续两年入榜,分别前进3位和4位;江油、宣汉、金堂则是首次进入榜单。 进入百强榜单的区县,经济肯定是过关的。毕竟百强县设置了“双门槛”,即GDP不低于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低于20亿元。 四川183个区县中,去年GDP过百亿元的有125个,占三分之二,其中超500亿元的有28个,较上年增加2个(射洪、广汉);超1000亿元的有11个。值得一提的是,天府机场所在地简阳去年GDP超过西昌,成为蜀地经济第一县市。 虽然百强县猛增,但从全国范围看,四川县域竞争力并不拔尖,排名最高的西昌也只在第85位。去年四川县均GDP为310亿元,仅相当于湖北、河南(与四川经济总量相近)县均水平的59.4%、79.4%,县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亿元,仅相当于鄂豫县均水平的83.7%、67.8%。 从另一个角度来盘算,四川县域经济极不平衡,28个GDP超500亿元的县(市、区)中,21个在成都平原经济区、3个在川南经济区、2个在川东北经济区、2个在攀西经济区。四川有125个县域GDP不到300亿元,其中58个不足百亿元,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州,不少县市GDP低于30亿元。四川第一县简阳是“尾部”得荣县的50余倍。 整体而言,四川县域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四类地区”是四川区域发展的突出短板。 -2-欠发达县域难复制百强县经验在培育更多全国百强县(长板)的同时,“拯救”更多的欠发达县域(短板),是蜀地当前区域政策的一体两面。四川印发《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对每个欠发达县域明确1个市县帮扶,强化资金、干部人才和重点领域帮扶。 官方信息显示,39个欠发达县域主要在“四类地区”。近期,成都青羊区相关部门召开对口支援得荣县座谈会;省旅投等8户国企代表与金川县、通江县等4个欠发达县代表签约。上述得荣、金川、通江分属甘孜自治州、阿坝自治州、巴中市。 托底性帮扶“以先进带后进”,强县域之经验是否可以复制到欠发达县域?我们以百强县新兴势力江油、宣汉、金堂为例,来看看它们的优势。江油以先进材料为主导产业,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食品医药为优势产业,形成以攀长特公司为链主企业、中小特钢企业协作加工的优势互补产业链。 宣汉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气硫黄、锂钾利用、微玻纤、金属新材料四大产业产值达650亿元。“靠山吃山”的宣汉,去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相比宣汉的绿色旅游经济,金堂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等绿色低碳产业为主打。 当前金堂重点推动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两大主链集聚壮大,已聚集绿色低碳规上企业超150家,已建成中西部最亮眼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去年,金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GDP增幅双双居成都下辖区县第一。 江油、宣汉、金堂“出圈”均仰仗了不俗的产经成绩,但三地勃兴路径、产业结构不同,经验自然不能直接复制到欠发达县域。此前,四川不少县域曾尝试构建一个具有普遍化发展的模式,嫁接一些看起来十分光鲜的“他山之木”,结果是水土不服。诸如斥巨资建豪华酒店,打造地标建筑,所造“古镇”“名城”“景区”千篇一律,既留不住游客,又资源空耗。 显而易见,后发县域经济体如果没有特色产业就很难出圈,像宜宾“酒都”、泸州“酒城”之类具有产业专业性和区域经济特色性的县域地区还不够多。四川托底性帮扶措施提出,在川央企和地方国企将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等领域,帮助欠发达县域补齐短板弱项,增强造血功能。 诚然,输血容易造血难。只有解决县域“定位不精准,专业程度低,产品缺特色,产业链不畅”等通病,“欠发达”帽子才可能甩掉——如果托底性帮扶无的放矢、授鱼不授渔,那么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欠发达县域依旧会是“扶不起的阿斗”。 -3-成渝协同有助催生更多百强县欠发达县域主要在“四类地区“,发展受制于地理、区位、历史等因素制约,远非一日之功。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当下最具潜力的百强县培育基地,四川也有意识地倾注“资源”。7个百强县,除了西昌、江油,其余5个均位于成都及成渝交界区,这是四川百强县战略使然。不过,即便找对了路子、倾注了资源,县域经济在高光之后也可能遭遇挫折。 自2021年开始,四川便对百强县“种子选手”和已入围者有针对性地“开小灶”,即“一对一”制定支持政策和创建方案,不断倾斜资源和政策,提高其产业支撑、治理水平,确保已入榜者提高位次,让“种子选手”脱颖而出。 在成都周边及成渝交界区,“一县一策”是起势秘诀,重大项目是灵丹妙药。前者如,四川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给一些资源富集、产业配套基础较好的县带来契机——射洪、金堂、宣汉均受益于此;后者如,川渝实施共建成渝经济圈项目,给遂宁、南充、广安相关县带来明显投资拉动,去年重大项目160个,今年还有248个。 首次进入百强县榜单的(达州)宣汉、(成都)金堂属于川东北区域,是成渝经济圈规划的前沿阵地。这两个城市既在产业上获得了“一县一策”的政策支撑,同时也得到了成渝协作重大项目倾注的利好。以金堂为例,上半年GDP增长1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7.3%,位居全市第一。作为成都东进桥头堡,当地正在谋划如何从“百强县”迈向“千亿县”。 成渝共建滋养圈内县域的趋势还会加快,范围还将扩大——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将成为新的受益者。四川近日发布“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产业,加快成渝中部崛起的意见”,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分别被定义为川南渝西战新产业集聚区、锂电之都、区域物流枢纽、成渝中部崛起示范区。 川中四市重点聚焦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物流商贸等方向,清洁能源、食品饮料、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向千亿级集群迈进。上述意见提出将培育全国百强县(市)、区,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可以预料,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程度,将与该区域百强县发育程度成正比。不过,在百强县培新之余,四川也需要固本。 连续两年入榜百强县的遂宁射洪,在2021年曾提出次年GDP要达610亿元,如今四川七个百强县唯一未公布去年GDP总量的就是射洪。去年4.4%的增速,在近十年仅高于2020年——按4.4%测算,射洪(不含西南油气田在射采矿业部分)原定经济目标未能实现。过去一年,锂电行业遭遇寒冬,主导产业较为单一的射洪经济遭遇顿挫值得警醒。 过去数年持续高光的锂电之都射洪遭遇经济滑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开小灶式”百强县培养模式的隐忧。当前四川百强县已成“雁行模式”,这意味着在数量之外,更需要寻求质量,才有可能向长三角县域的“狼群模式”演进,“开小灶”能否支撑这种转变值得关注——毕竟“小灶”要么意味着有特权,要么意味着有病号,这两者都不是健康可持续之道。 参考资料: 榜单内外看县域经济发展图景.四川日报 四川近七成县域经济总量过百亿元.四川省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