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306
- 威望
- 583 点
- 铜板
- 2517 枚
- 西秦金币
- 0 个
- 鲜花
- 1 朵
- 在线时间
- 25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8-13
|
他是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何仁建。他是“自贡市优秀医学专家”“自贡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盐都好医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规范化培训四川基地委员、四川省骨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青年委员等十余个省市级专业委会委员,从医15载,擅长脊柱创伤、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畸形等脊柱脊髓疑难杂症的诊治。
他用医匠精神疏通筋骨、锻造骨骼,和患者一起有骨气地面对人生。他敢啃“硬骨头”,在自贡地区率先开展了上颈椎(寰枢椎)手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复杂的脊柱侧弯矫形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PSO截骨矫形术、脊柱肿瘤全切术(En-bloc手术)及各种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等,在寰枢椎手术、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全切术、脊柱畸形矫形、脊柱微创、脊柱显微镜手术等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自贡市新技术三等奖”4项。近年来,他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荣获“自贡市优秀病例奖”。
作为带动科室的“火车头”,他带领科室成功创建自贡市甲级重点专科,加强科室医护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致力于亚专业的医疗护理发展模式,科室在手术难度及种类在川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穿越生命禁区,共迎新生。时光的年轮转到14年前,2009年9月的一天,荣县已年过六旬的余老汉,在农作时不慎跌倒致颈部外伤、四肢瘫痪,被诊断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转转市内多家医院治疗1个多月仍未有任何起色。长期卧床,余老汉全身多处都有褥疮。余老汉的家庭像很多有病患的家庭一样,遭受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重击。14年前,整个自贡市的脊柱外科尚处于起步阶段,颈椎手术由于神经、血管错综复杂,被誉为“生命的禁区”,对术者的技术、心理、应急处置都是极大的考验。何仁建,用过硬且游刃有余的技术穿越了这一生命禁区。术后1个月,余老汉已能站立行走;术后3个月,已恢复了正常生活。15年栉风沐雨,15年不懈攀登,15年不抛弃不放弃,何仁建像老马一样驮着上万患者走出病痛的泥沼,共迎新生。这也奠定了一院脊柱外科在自贡地区学术界绝对领先的地位。
打开“折叠”人生,挺直腰杆向阳而生。73岁的刘婆婆,因脊背佝偻严重到身体几乎折叠,需要双手扶膝而行,多年腰痛不已,且既不能躺平也不能直立,每年口服几千元的止痛药维持折叠之躯。家人带着她辗转多家大医院,均因脊柱急性严重、高龄、手术难度大被婉拒。刘婆婆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找到何仁建。经过周密检查,发现刘婆婆的疾病不仅问题多且难度大,脊柱后凸畸形、侧弯严重、矢状位失衡、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重度贫血、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脏瓣膜疾病,这也正是她被婉拒的原因。“对高难度的疾病,我们医生为患者承担了风险,他们才有向阳的希望。”何仁建说道。刘婆婆的手术很成功,已经能躺平,畸形也完全矫正,已能正常站立和行走,她终于又“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能躺平了”。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因风险系数高、难度系数大,被誉为“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何仁建深耕骨科脊柱领域15载,自贡及周边群众已不用四处奔波,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强直性脊柱炎等高难问题。打开“折叠”人生,挺直腰杆向阳而生。
“组团”就医,终是那份难能可贵的信任。“何主任,我这次不是来当家属陪护的,我是来当患者的。”2023年5月的一天,骨科的老熟人张阿姨说道。7年前,张阿姨的父亲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疼痛麻木,多方求医治疗却无果,病痛折磨让他几乎丧失生的希望。在绝望之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何仁建进行了手术。术后,他不仅恢复良好还一如既往地干起了心爱的农活。这个被病痛折磨得愁云惨淡的家庭又恢复往日欢乐。自此,张阿姨一家三代乃至堂哥表姐等亲戚,也成了何人间的骨灰级粉丝。类似这样的“家庭团”“社区团”“乡镇团”粉丝,对何仁建医生来说不胜枚举。这,都源于他对每一个生命的高度认真、高度负责、高度敬畏,源于他对宝贵生命始终如一的如履薄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