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吴阿姨饱受昼夜不停的耳鸣折磨,并出现言语含糊、舌头不利索、声音嘶哑、进食呛咳等症状。今年7月,吴阿姨因病情加重,出现了耳痛、耳漏并伴有耳流血的症状前往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因吴阿姨的病情复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段礼府为吴阿姨办理了住院。经过检查发现,左侧中耳鼓室有淡红色的肿物阻塞,左侧声带固定,伸舌偏斜。通过增强MRI、CTA等影像学检查,吴阿姨的疾病基本判定为“颈静脉球瘤”,属Fish分型的C型。此病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因其位置特殊,治疗难度极大。 全科室医生经过讨论和会诊,考虑肿瘤范围大,介入栓塞的可行性低,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但吴阿姨的病变位于颅底颈静脉孔区,占据鼓室、波及岩尖和颈部、包绕颈内动脉,尤其还长入了颅内,手术难度系数很高、风险极大。 在与吴阿姨一家人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了科室给出的手术方案。在主任鄢斌成充分统筹部署下,科室耳科组的段礼府、魏兴、胡一勇会同头颈组的郑跃彬,共同完成这一高难度的手术。 侧颅底有着众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曾是外科医生的禁区,稍有不慎,轻则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植物人,重则死亡。段礼府带领大家沉着开展,从下午做到第二日凌晨,历经八个小时,穿越侧颅底禁区,高水准完成这个手术,成功为吴阿姨排除了颈静脉球瘤。 术后经过科室医护团队精心照护,在吴阿姨家人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下,她很快就康复出院,未发生颅内感染、术区感染坏死、术后大出血等风险。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鄢斌成讲到,颈静脉球瘤是指起源于颈静脉球体外膜以及沿迷走神经耳支和舌咽神经鼓室支等部位分布的副神经节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0岁至70岁,女性多见,多为单发,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该肿瘤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因其部位隐蔽,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当肿瘤沿颅底的骨缝、孔道、大血管向周围侵犯,在侵入耳部、颅内、压迫颅神经方可出现非典型的症状。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也可行栓塞治疗、放射疗法等。吴阿姨的病例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位置特殊、血供丰富,瘤体较大时可侵犯周围结构,表现出恶性潜能(侵犯或破坏周围结构)。 作者:王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