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负面报道吗?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针。而一些官员一看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监督类报道就跳起来说,“又报我们的负面”,反映的是对所谓“正面”“负面”的狭隘理解。将正面宣传单纯理解为报喜不报忧,希望媒体上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讲典型,不讲矛盾,最好全是表扬肯定、经验介绍,这显然是不对的。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等于一味吹喇叭、抬轿子,评功摆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舆论监督报道的落脚点讲得很清楚,即“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和“及时解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如果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则这一报道的效果应该说就是正面的。评价一篇报道是“正面”还是“负面”,要看它的出发点和实际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健康的、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报道,虽然内容是批评和曝光,但目的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取得的实际效果是解决了问题、改进了工作,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这样的舆论监督当然是正面的。这个意义上,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就是统一的。(四)舆论监督是找麻烦添乱吗?舆论监督确实往往会给被监督的组织和官员造成压力,带来整改的工作量。但这些所谓的“麻烦”,与其说是一篇监督报道带来的,毋宁说是本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舆论监督报道是揭示了这些问题。在我国,党和政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媒体不是西方所谓“第四权力”,而是与党和人民站在同一立场上,来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的舆论监督不是挑事抹黑,不是扒粪泼污,而是出以公心、基于事实,以报道推动党和政府工作的改进,这是党的新闻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实际工作的复杂程度很多时候远超想象。一些矛盾问题的解决,牵涉方方面面,硬骨头确实不好啃,这对媒体报道把握“时度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媒体在工作层面需要注意的。(五)是舆论监督引发舆情吗?就基本逻辑而言,舆情形成于公众对特定事实或媒体对该事实的报道所进行的讨论。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问题在先,舆情在后。从本质上说,引发舆情的不是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反映的事实本身。有人说,天下本无事,是媒体报道把舆情挑起来的。这种说法难免自欺欺人。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如果问题确实存在,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分分钟能引爆舆论,不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责难媒体于事何补。脸脏不能怪镜子。领导干部面对棘手工作和社会批评倍感压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无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反而颠倒因果,指责“都是媒体瞎报闹的”,显然既不实事求是,也不解决任何问题。媒体不报,问题就不存在了吗?讳疾忌医,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和更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争取主动、根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