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往往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正如四川这起旧案,因为690元的欠款,引发了一场血案,24岁的民警开枪连杀10人。

这起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人们热议,有人认为民警其实是被逼无奈,他到底被逼到什么程度,还会怒而拔枪,这起案件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赵林,时年24岁,他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他们都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读书;赵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了警校,1994年毕业后进入了某派出所任职。

赵林不仅“走出”了大山,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民警,父母都觉得相当自豪;赵林对待工作也是兢兢业业,经常会上门走访协助当地村民的解决一些矛盾纠纷;虽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令人头痛的“麻烦事”,但他一直很有耐心,深得同事的信任。
1998年6月17日,两个男人走进了警局,刚进门值班民警赵林就听到两人的争吵声,赵林让两人先冷静一下,并问他们有什么事需要处理;在赵林耐心的劝说下,两人道出的来龙去脉。
这件事还得从5年前开始说起。
1993年,杨树兵、杨树林两兄弟(堂兄弟)带着一些山货赶集,按照两人的想法,先把山货卖掉换钱,再购置一些必需品;山货很抢手,没多久就被一抢而空;杨树林也开始挑选一些必需品。

挑来挑去,杨树林看中了不少的廉价好物,但身上的钱显然不够,杨树林打算向商铺老板姜兰赊账;杨家、姜家本就是同村,祖上又有一些亲缘关系,杨树林一开这个口,姜兰也不太好拒绝。
杨树林一口气购下了十多件物品,姜兰一算起码要几百元,刚答应借钱又犯了难;作为堂哥的杨树兵一看姜兰的态度,主动提出做担保,杨家两兄弟都已经开这个口,姜兰实在不好推辞。
姜兰一共借出了690元,在上世纪90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巨款;然而借钱容易,还钱难,在今后的几年,姜兰一直没能要回这笔钱,每次去要债,杨树林都说没钱,这一拖就是5年之久。
1998年,姜兰在大街上见到了杨树兵,一想起自己的钱,他气不打一处来,他一把将他拉住,索要债务;杨树兵觉得莫名其妙,又不是他欠的钱,为什么要他还,两人因此起了很大的冲突,在两人的拉扯下,走进了警局。

赵林听说了两人的纠纷后,进行了协调,作为担保人,在杨树林不还钱的情况下,杨树兵需要承担责任,在协调下,杨树兵和姜兰再次签订的一份欠条。
按理来说,事情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杨树兵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毕竟这笔钱不是他借的,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为什么所有的债务由他来承担?他找到了母亲,向她哭诉了一番:“妈,姜兰跟能姓赵的民警合起伙的欺负我。”
杨树兵将这件事添油加醋说了一遍,还谎称姜兰和赵林合起伙套路他,他不肯签字,赵林还“打”了他一顿。
王万英看到儿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怒火中烧;杨家人丁兴旺,在当地算得上大门大户,王万英在村子里面也是出了名的“悍妇”,不仅喜欢占小便宜,而且脾气特别大,稍有不顺心就会带着全家老少上门。

儿子被外人欺负,她哪里能忍,她“一呼百应”,叫上了十几个亲戚一窝蜂涌进了派出所。
看到气势汹汹十几号人,赵林都被吓了一跳,连忙将他们拦了下来了解情况,王万英指着赵林的鼻子骂了几句,听着听着,他大致也了解了一些情况,本想好好解释一番,可王万英根本就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十几个人当即就将他围了起来,一阵拳打脚踢。

赵林一边护住头部,一边向他们解释,然而这些人都在气头上,什么都听不进去,一边殴打一边辱骂,赵林本想反抗,副所长听到动机后,立刻赶了出来,连忙将人拉开,在他的劝说下,王万英这才让人停手。
赵林向她解释了一番,即便王万英知道儿子撒谎,但她还是觉得吃亏了,由于有副所长在一旁干预,王万英没有继续施暴,挥了挥手带着一群人离开了。
赵林倍感委屈,他只是负责调解而已,又不是他欠下的债务,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蛮不讲理,副所长见他状态不太好,让他回家休息一天;赵林叹了一口气,简单的收拾了一些,准备交接一下工作就回家。

他刚走出警局,就看到王万英等人;她并没有离开,当他们发现赵林,再次冲了上来将他围住,王万英破口大骂,几个人再次对他施暴,被打倒在地的赵林越想越生气,他都已经容忍了一次,为什么王万英就是不肯放过他。
在护住身体的时候,赵林的手无意中触碰到的腰间的**,当怒火冲毁理智,赵林也不敢顾忌什么了,拔出**对着他们射击。

他一连开了10枪,每一枪都命中了一人,由于双方的距离较近,9人当场死亡,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只有杨树兵的姐夫一个人活了下来。

这件事传开后,村民连连叹息,各自都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觉得是被逼无奈,也有人觉得赵林不该连杀10人。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赵林造成10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经法院审理判处死刑;因为一场恶意的冲突,双方都付出的惨重的代价,遇事时,还是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