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喻世明言》中说:“岳飞精忠报国,父子就戮”。中国如今发展成一个大国,和很多爱国人士的努力不能分开,他们为了祖国的事业倾其一生,不惜付出了生命。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1949年成立新中国至今,在这70年来,无数人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中国如今的繁荣昌盛,都是因为有他们,但是后来他们的身影就只出现在书本上,对现代人而言是一个又一个遥远的名字。
▲邓稼先
他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是中国核武器的先驱者,但是却愧对自己的妻子许鹿希,等待了丈夫28年,最后等到的是一个日子所剩不多且病恹恹的丈夫。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长大后邓稼先到美留学,许鹿希在北大的系学习深造。在人们眼中这简直就是一对金童玉女。
邓稼先留学归来以后,二人也步入了婚姻殿堂,两人婚后的生活十分甜蜜,在我们印象中科学家都是很死板的,但是邓稼先却不同,他是一个浪漫的理科男,他十分热爱生活,也有很多生活的情趣。空闲时候,会带妻子去听音乐会,看京剧,两人犹如神仙眷一般,十分恩爱甜蜜。不久之后他们生下了一对儿女,男孩叫平平,女孩叫典典。
▲邓稼先年轻时期旧照
我们所认识邓稼先,最初应该都是来自于课本,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核武器事业奋斗终生,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初的那段历史,即使很平淡,但是这是他留给妻子孩子最清晰的回忆。
君王死社稷,志士投家国
1958年,邓稼先接到了国家委派的秘密任务,这个任务就是秘密研制核武器,在当时这可是属于国家一级的保密任务,就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能透露。他当时很纠结,他知道,一旦接下了这个任务,以后就要隐姓埋名,舍弃家庭,那段时间他十分的焦虑。
后来许鹿希看出他的心情,便询问他是什么任务,邓稼先只说是秘密任务,不能告诉妻子。许鹿希一下就明白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即将远行,为祖国做贡献,虽骄傲,但是也很担忧,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国家能给她一个可以寄信的地址,但是这一要求也没有被邓稼先同意。这一去就是28年。
▲邓稼先与许鹿希合照
这28年来,邓稼先在自己的领域奋斗着,许鹿希也在家里奋斗着。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哪里工作,做的是什么,除了偶尔能回家一两天,其余时候仿佛消失了一般。
许鹿希在家里照顾老人,抚养孩子,两个孩子对父亲的印象也渐行渐远。难以想象这28年来许鹿希是怎么度过的,唯一支撑她的可能是,当时邓稼先临别时对她说的话:他在前方为国家冲锋陷阵,她在身后为他留住一方净土。
1986年,许鹿希通过《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赞扬邓稼先为研制两弹作出的贡献,她才知道原来丈夫做的是这件事。
▲人民日报报道
《庄子·天运》中说:“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她知道自己丈夫在为国家做什么的时候非常的骄傲,她知道自己这28年的等待都值得,她的坚持在这一刻得到了肯定,军功章上的荣誉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有她的一半。所以这么多年来她不是徒劳无功。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暮
本以为丈夫回家以后可以和自己相伴余生,可是这时医生却说邓稼先所剩的日子寥寥无几,常年遭到核辐射,早已让邓稼先的身体千疮百孔。28年的苦苦等待让她磨炼的外壳,在这一刻也崩塌了。
邓稼先在医院的日子,许鹿希一直陪伴左右,她十分珍惜这段时间,她说她仿佛回到了刚结婚的时候,每日都有数不尽的话语和丈夫聊。
▲邓稼先全家福照
1968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去世,享年62岁丈夫去世后,许鹿希按照丈夫生前的遗愿,把他埋葬在了母亲身边。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对母亲的陪伴极少,希望来世可以弥补。
许鹿希的一生并不顺遂,但好在身体健康,她十分低调,除了党中央的采访,其它媒体她一律不接受。子女想在她身边陪伴,她也不接受,她想生活在当初那个仅有六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内,从丈夫去世到现在,已经守了33年。
现在的中国,民族复兴,国力强盛,相信如果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这一幕,肯定会感动的热泪盈眶,因为这是他为此奋斗了一生的结果。
结语
七十年来,我辈先驱者,前赴后继,矢志不移。为只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愿只愿,承其遗志,继往开来。
参考资料:
《喻世明言》
《庄子·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