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与许家印一同被调查的还包括恒大的多名高管以及自己的二儿子,延宕两年的恒大爆雷大戏终于迎来最高潮。 随后关于恒大和许家印的各种消息迅速发酵。知名大V胡锡进对此事的评价值得关注,其称“这么大的窟窿,的确不是许家印一个人能捅得出来的、事情仍有些混沌,事实会越来越多浮上水面”。 其还称,“许家印和恒大最终会是什么结局,需要让子弹继续飞一会。但个人相信,不会出现恒大一旦破产,它的所有项目损失全都转嫁到已付款购房者头上的那一幕。降低普通购房者的损失,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体系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努力”。 历经跳楼传言的许家印为何此时才被抓?他可能涉哪些罪名? 从一开始的“跳楼”到“被监视居住”等,有关恒大集团实控人许家印目前处境的种种传言终于靴子落地,其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那么传言传了这么久为什么此时才被抓呢?有媒体报道分析,恒大2021年开始爆雷,身背2.4万亿巨额债务的恒大留下的“烂尾楼”遍布全中国,还有数以千亿计的未兑付商业票据以及大量无力偿付的债券和贷款,一开始本有机会处置,但是恒大“有本事埋雷炸雷,但没有本事排雷”。两年过后,恒大债务不减反增,这种态度是非常恶劣的。恒大一直在进行“自救”,到今年3月,恒大公布了境外债务重组初步方案。原本在9月25日和9月26日在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京群岛三地法院召开债权人会议,并在10月3日至17日进行第二次批准聆讯,以裁决重组最终生效。但是, 9月22日恒大突然称上述境外债务重组会议将延期举行。9月24日,恒大又称,由于该公司被立案调查,无法发行新债券以履行3月份公布的债务重组方案。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7月17日,中国恒大发布业绩公告,并在其中列明了因其自身“会计处理变更”导致以前年度收入调减高达6643亿元,金额之大震惊境内外市场。分析称其被采取强制措施和恒大财报里“消失”的6643亿元不无直接关系。 恒大“自救”似乎功败垂成,但此时许家印的多个举动让舆论质疑他在转移资产,许家印与妻子丁玉梅“静默式的技术性离婚”,以及在美国为其子设立信托基金,所以,这似乎结局已注定。 一位刑事法律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恒大集团的公告内容非常清晰,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判断,他所涉及的问题很可能跟多个罪名都有关联,非常复杂,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厘清。 戴北平律师团队具体分析称许家印所涉及的问题可能跟5个罪名有关联。一是挪用资金罪,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8月2日期间,恒大集团旗下公司恒大物业的6家附属公司,通过8家银行为多家第三方融资提供存款质押,相关的资金通过被担保方和多家通道公司被转至恒大集团,恒大集团用这些钱做运营和还美元债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需求。这次挪用资金金额高达134亿元。二是职务侵占罪,许家印在恒大过着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高管发放高额薪酬的事并不是秘密。三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恒大财富,全称恒大金融财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主营财富管理咨询和社区金融。法定代表人系恒大高管杜亮。然后,股权穿透后可知,恒大财富实控人为许家印。作为一家没有金融牌照,没资格募资,也没资格放贷的p2p公司,恒大财富产生了几百亿到期后无法兑付的理财债务。按照法律规定,没有金融牌照从事吸收存款业务,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四是集资诈骗罪,恒大财富2023年8月31号宣布完全无法兑付,直接摆烂,吃相极其难看,涉嫌构成“集资诈骗”。五是欺诈发行证券罪,恒大集团在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发行了价值190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并受美国法律管辖。这些债券由于恒大集团的财务危机而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并引发了一系列诉讼和索赔。如果证明恒大集团在发行债券时存在虚假陈述、欺诈或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则可能构成证券犯罪。 戴北平律师团队还称,由于相关部门并未披露过多案件细节,以上种种皆为可能性分析,且未必已将许家印触犯的所有罪名都进行了说明。即便如此,如果以上犯罪事实都被查实的话,考虑到社会影响,许家印最终的结果极可能是牢底坐穿,无期徒刑。 恒大“帝国”倒塌了:买到“烂尾房”的600万业主怎么办?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句话在许家印被控制后流传甚广,而恒大留下的大麻烦之一烂尾楼最值得关注,涉及面太广太深入。此前据媒体估算报道,恒大留下的“烂尾房”达162万套,涉及600万业主。 2022年9月恒大集团公布了烂尾楼详情,公告提到,恒大集团9月12日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周例会,许家印通报恒大复工复产情况并提出要求:“目前全国保交楼项目共706个,已复工项目668个,未复工项目38个,要求相关地区公司在9月30日前必须全面复工。目前已复工的668个项目中,有606个达到正常施工水平,还有62个正在恢复正常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地区公司在9月30日前必须全部达到正常施工水平。” 在此就不得不提一下曾经恒大那些“著名”烂尾项目。如“莲花”足球场,据说莲花造型设计方案由许家印亲自构思,被坊间称为“恒大之光”;合肥恒大中心,项目于2013年8月1日拿地,2014年7月18日开工,建设了6年,然后停工至今;恒大济南国际金融中心,大楼的建筑高度高达518米,项目投资高达250亿元堪称“巨作”,但项目一直是建建停停;河南恒大御湖天下,该项目被称为地产界最牛“烂尾楼”,因为当时房子卖光钱也收完了,项目大门盖的金碧辉煌,但“忘记”盖楼了,现场杂草丛生。 恒大御湖天下被称为地产界最牛“烂尾楼” 当前恒大的高管们都被立案调查,那么这些“烂尾楼”该如何处置?许家印被抓后,从维权群里的反应看来,比较复杂,很多人拍手叫好,说“不能让这个坏人跑了”。 更多业主也非常担心,如果恒大倒闭清算,那么他们的楼房何时完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据媒体金融界采访业内专家报道,许家印进去后,恒大将进入清盘模式。谁来操盘清盘?是应该优先保交楼,还是填窟窿?填窟窿也有优先级,如何设计比较公平?专家分析,由于地产是项目制,每个楼盘都是独立法人实体和公司,不同地区项目间没有绑定关系。部分楼盘销售率低,仅完成初步开发就停滞,三四线城市郊区超大盘就算建成入住率也很低,这类楼盘优先考虑退款置换可能更好。专家还认为,我们最后不是保交楼,而是保障购房者利益,而保障购房者利益”保交楼“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 另一位专家提到,恒大欠供应商的钱也很重要,”大家手上拿着一堆白条,这个钱如果拿不到,供应商还会欠自己上游供应商钱,经济就会变得阻塞“。 专家还认为,清盘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考虑顺序,首先应该将购房者利益摆在最前面,其后是各类债权人,最后是股东。其并指出,当下首先要做的是更改房地产预售制度,不能让购房者承担烂尾的风险。海航的资产别的企业可以打折接盘,已经卖掉的楼怎么打折接盘?“我买了这十八层楼,我造完二十层楼,但是我收不到现金流”,其又强调,这是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造成无法商业化处置“烂尾楼”,所以要赶紧把预售制度改掉。 回顾过去,类似大危机如海航和安邦,都是在主要企业负责人被立案调查后,最终由中国政府出面,派驻工作组进入,进行资产处置,进行“有序倒闭”或并购。 所以,对于买了恒大房子却遭遇烂尾的购房人来说,需要密切关注恒大接下来的走向,但是也不要过于忧虑。既然国家出手了,又涉及这么多的老百姓的“保交楼”,终归应该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新巨额债务数据公布 许教授曾指导学生研究房企财务风险 众所周知,恒大另一个大麻烦是金融债务。那不得不提一下许家印其实还有一个身份: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本人也非常喜欢被称呼为“教授”。近几日网络上流传“许家印教授指导学生研究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一则消息,很具有讽刺性。 据悉,许家印是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也是许家印的母校。1978年,许家印以周口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前身)冶金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2003年许家印借壳“琼能源”上市,也正是这一年,许家印被武汉科技大学聘请为管理学教授,后又成为博士生导师。 再回到债务问题。9月28日晚,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公告了最新的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数据。据恒大地产公告:截至2023年8月末,公司连同其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发行人)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1946件,标的金额总额累计约人民币4492.98亿元。截至2023年8月末,发行人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人民币2785.32亿元;此外,截至2023年8月末,发行人逾期商票累计约人民币2067.77亿元。 此前,8月31日晚,中国恒大曾披露恒大地产涉及重大诉讼及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在涉及的重大诉讼方面,截至2023年7月末,中国恒大的主要附属公司恒大地产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1931件,标的金额总额累计约4377.43亿元。在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7月末,恒大地产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2775.01亿元;此外,截至2023年7月末,恒大地产逾期商票累计约2075亿元。 此外,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2023年8月期间,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增163条被执行信息,新增被执行金额合计91.28亿元。2023年8月期间,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被执行人被冻结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股权新增68笔。 9月24日,中国恒大发布境外债务重组内幕公告称,附属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正在被立案调查。 早前7月17日,中国恒大集团公开了自己的“账本”,连发包括2021年、2022年业绩公告以及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在内的三份财报。利润表方面,中国恒大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6862.2亿元和1258.1亿元,合计净亏损金额超8120亿元。 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24374.1亿元,剔除合约负债7210.2亿元后为17163.9亿元。其中借款6123.9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10022.6亿元(含应付工程材料款5961.6亿元)、其他负债1017.4亿元。 对于这两份迟来的年报,审计机构上会栢诚会计师事务所均出具“无法发表意见”报告,原因是恒大持续经营有多项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无法就对比期初数据获得足够的审核凭证。 如今,恒大汽车、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已全面复牌,恒大债务重组会议、清盘呈请聆讯均不断延期,这亦攸关恒大的未来走向。有专家意见指出,处理恒大问题要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的清算,但同时要保证交房,关注生产类供应商权益,通过债务重组让各方付出成本,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清盘。 据新京报报道,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负责人的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正在进行中的恒大债务重组或面临变数。预计相关部门很快会采取措施,诸如某大型企业托管恒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