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个超过500万人浏览的帖子引起热议:某青年入职3天因单位氛围不好离职。此话题一出,无数网友就工作氛围和薪资待遇两方面,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说工作氛围很重要,是做人的底线;有的则认为打工就是为挣钱,只要待遇好,该忍就得忍。
到底是工作氛围重要,还是薪资重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并没有统一标准答案。只是大家要注意:工作氛围,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去定义,关键看是否适合你个人。而考量适合与否,不能是自己模糊的感觉,而要有可衡量的标准,譬如:行业前景、公司发展、领导的能力与魅力、团队协作、工作性质、岗位分工、自己的适合程度,以及薪酬水平。
如果是夕阳产业、缺乏前途的公司、官僚气息浓重、阿谀奉承盛行、团队勾心斗角、工作氛围压抑、恶意竞争激烈等真正的不良经营状态,选择离开无可厚非,良禽择木而栖嘛。
但如果产业蓬勃发展、公司前途良好、企业充满朝气、领导和业务骨干能力很强、团队合作密切、同事关系融洽、竞争虽激烈但制度公平、赏罚分明……仅仅是自己暂时不适应、跟不上节奏、自尊心暂时受挫,仅凭一些若有若无的感觉,就轻易放弃得来不易的Offer,这就不太好了。毕竟,入职仅仅几天,是很难全面、客观了解一个企业和相关产业的。而短时间内频繁入职离职,对个人在职场上的
求职信用,也有不良影响。
二十多年前,本人年轻时,也曾有几次入职时间较短就迅速离职经历,那是因感到公司较小、设备较落后、所承接的业务也较小较低端,对自己前途不利。
后来有机会进4A广告公司,刚开始蛮受气的,工作氛围并不好,“资深创意”不愿教我这种“设计助理”新人,创意总监(Creative Director)基本不拿正眼瞧我。但是,看到公司那么多获奖作品、代理的都是大企业广告、CD和SC在开会时分析问题的精深见解,以及创意部那么多苹果“麦金塔”图形工作站……感到自己有幸进了殿堂级创意企业,只要人家不用脚硬踹我走,就一定要留下,并把他们的本领都学到手。
后来,我做到创意总监,也面对过新员工入职几天即离职的问题,其理由是:觉得公司的大哥大姐们对其不够尊重,这位新员工在校时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大概其他同学平素对他都客客气气,习惯了,突然进入一家公司,成为团队之末,心理落差太大。这就不是公司“氛围不好”,而是他个人“心态不好”了。
一位猎头公司的HR朋友曾对我说:你打算长期成为打工人,还是以后有可能自己做,在职场上的应对方式不同。
如果你打算长期做打工人,最后做到职业经理人,那么你的从业经历初期,就要频繁跳槽,以尽可能丰富阅历、寻找机会。而逐渐成熟后,就要减慢易职频率,以积淀自己的职场人设。因现在猎头市场都是联网的,Boss和董事会对高职管理人员的职场道德要求越来越严格,从以前的“唯才是举”逐渐向“德才兼备”发展。在创业初期,自己还在不太成熟的市场上横冲直撞,当然崇尚 “唯才是举”。而现在,事业有成者渐入老年,要考虑自己的基业在未来传承给“二代、三代”,所以,他们的用人之道,也开始选择收成类的人才,而避免“不安分”的人升到高层。
如果你打算以后自己做,那就得找到足够大、足够复杂的公司,充分了解一个产业是怎样运行的,一家企业究竟是怎样运营的,领悟市场和职场中的人们都是怎样生存的,重点是观察市场、领悟人心、参悟人性,而不是“工作氛围”也不是“薪资待遇”。
这位HR朋友还认为:“大学生创业”要谨慎,刚从大学毕业,对市场不了解、对人性未洞悉,就负债去创业,甚至耗光了父母的养老金,那就不好了。全球每年几千万大学生毕业,有几个乔布斯、马斯克?
大学生还是先就业,哪怕跳几次槽、经历些世事、初步了解下市场、接触复杂的人性,再自主去创业,成功的概率才会高些。即便如此,也不主张“入职三天就离职”,因为三天时间,啥也学不到,啥也了解不到,甚至这家企业存在啥问题,都发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