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旬,湖南长沙浏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在当地浏阳河大桥下南侧深处的一个桥洞下住着一名男子,长发长须,不言不语,因担心老人安全情况,救助站工作人员主动救助。
经过连续多天的沟通、劝说,老人才接受救助。但老人的方言口音很浓厚,救助站工作人员无法理解他在说什么。同时,工作人员注意到一个细节,老人经常把一个黑色袋子缠在腰间的衣服上,后来打开一看,原来是9万多元的现金。

随后,浏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从老人口音判断来自四川贵州交界地带,通过与当地救助站联系,终于确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
10月25日,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从浏阳市救助站站长廖友文处了解到,10月23日一早,工作人员已经护送这名在外流浪了20多年的老人回了家。
夜间救助巡查时桥洞下睡着一名流浪老人,腰间竟缠着9万多元现金
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9点多,浏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黄卫华照常街面巡逻,这是他的一个日常工作。黄卫华在走到浏阳河大桥南侧处的桥洞附近时,突然听到细微响动,细心的他抬步就往深处走,发现一个老人睡在一堆棉被之间,戴着帽子,头发有点长,留着胡子,身上有点邋遢,一看也很久没有洗澡了。

考虑到早晚天气冷,河边风又大,黄卫华上前,试图与这名流浪人员沟通,劝他暂时住到救助站去。但对方一言不发,似乎充满戒备。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放心不下的黄卫华和同事有前来看望并劝说老人,黄卫华更是不厌其烦地在周边打听,试图了解这名流浪老人的情况。
黄卫华了解到,这个老人白天在当地下一个废品站打零工,从事废品搬运工作,废品站老板会每次给他100元钱,但他口音特别重,他说的话大家只能听懂只言片语,只知道他来浏阳应该几年了,之前还在别的地方打过工。在别的地方打工时还受过欺负,但这家废品站老板从来没有拖欠过他的工钱。
救助站工作人员同时也联系了民警采集了老人的指纹和人脸信息,但并未找到相应的户籍信息。

但好在经过多次沟通后,10月17日下午,老人终于答应去救助站了。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给他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让他洗了个热水澡,换了套新衣服,还带他去理了头发。

其间,黄卫华才发现,老人衣服底下总缠着一个黑色的袋子。取得老人的同意后,他打开一看,大吃一惊,里面竟是满满一袋子百元钞票,部分纸币粘连成一团,这种情况黄卫华第一次遇到。
从老人口音突破,帮助寻找回家路
随后,工作人员又带着黄卫华去医院检查身体,还帮他到银行把身上携带的现金存起来。
据医生介绍,经过系列检查,初步发现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高血压以及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同时还有言语沟通方面的障碍,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一点问题。
随后,工作人员又带着老人来到了银行。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老人带来的纸币存在破损、发霉、发潮等诸多情况,无法过机检验,只能一张张人工进行鉴别,最后经过多次清点,核实一共有现金9.6万元,并帮助老人将现金换成一张存单。从银行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这张近十万元的存单,老人转身就把存单递给了黄卫华,几天的接触下来让老人对他很有信任感。
当务之急就是了解老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帮助他找到回家路。
据浏阳市救助站站长廖友文介绍,老人自己回家的意愿还是很强的,问他要不要回家,他会给出肯定的答复,但确实无法给出有效的信息。同时,他的脾气有时候会不稳定,有时候工作人员沟通时,他又会有些暴躁,嚷着要出去。
经过多次沟通后,工作人员还是决定从老人的口音上突破。虽然听不懂老人的每句话,但老人提到他的家和四川搭界,隔着一条河,结合老人的口音,廖友文判断老人来自川贵交界的地方,并首先联系了遵义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
廖友文介绍,他们与贵州多地的救助站进行了联系,希望通过照片、视频等确认这名老人的身份。
在与遵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视频连线中,对方工作人员倒是能听懂老人说的话,但老人的表述不是很流畅,但提到了他自己的家乡在一个“林前”的地方。老人听到家乡人的口音,也显得格外开心。
老人已经在外流浪20多年,疑曾打工受伤,家人以为老人不在人世
遵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察觉到,这名流浪人员的口音像是毕节市的,建议联系毕节市林口镇,“那里有个地方叫鸡鸣三省,估计就是那一块,林口镇有一个林前村。”
根据这一线索,浏阳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迅速联系毕节市救助站工作人员,10月19日下午终于确定了这名流浪人员的身份,老人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老人听到毕节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说话声音,也显得更加兴奋起来。
据了解,老人姓严,现年61岁,离家已有22年,曾与人前往外地矿上打工,在打工过程中受过伤,或许正是这次伤害造成了其记忆衰退、意识紊乱,以致记不清自己家在哪,一直漂泊在外。老人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女儿。
家人曾前往老人打工的地方去寻找过,但并没有找到人,老人女儿一度猜想老人早已经不在人世。
考虑到老人家里的具体情况和老人的实际情况,浏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决定直接将老人送回家乡。

10月23日清早,天还没有大亮,早早起来的老人便跟随浏阳市救助站的两名工作人员去往贵州毕节——离浏阳1000多公里,老人阔别20多年的家乡。在抵达毕节市救助站后,浏阳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与当地救助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老人家属都见到了面。在多方见证下,浏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9.6万元现金交到了老人弟弟的手上。

随后不久,老人被家人接回了村里。村民还特意准备了鞭炮,来庆祝这一件喜事。
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