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时酷爱运动、体型健硕、少有生病的小黄,突然出现发热、足背肿痛、行走困难的症状。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时,主任丰世科查看他的下肢发现,小黄的足背肿大、触痛都非常明显,五个趾甲全部变黄、变形,趾缝间不仅有脱皮现象而且还有几处皮肤破损。皮肤破损引起了丰世科的警惕,询问之下得知,小黄患有足癣(俗称脚气),经常会足痒难忍、抠脚至半夜。此次脚肿,就是因为抠脚导细菌入侵破损皮肤引起的严重感染——丹毒。 丰世科介绍到,丹毒每年在科室的接诊量都有几十例。丹毒是由一种名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多发于夏、秋两季,感染部位多位于面部和下肢,但并不局限于面部和下肢,而是被感染处都会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被感染后,患者除了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痛外,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高烧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反复发作的丹毒还可能导致淋巴管阻塞、组织增厚而形成淋巴水肿,俗称“象皮腿”。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丹毒感染甚至会引起急性肾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尤其是基础病较多人和身体较弱的人,更加难以承受。 过劳者,患有淋巴水肿、慢性皮肤溃疡、慢性病灶、丙种球蛋白缺陷、肾性水肿的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者等,都是容易遭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丹毒的人群。以上人群如果有皮肤破溃或被蚊虫叮咬应该及时处理,避免丹毒感染。 丹毒起病快,且极易反复。如果有足癣、鼻炎、中耳炎、湿疹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避免丹毒的复发。生活中,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改掉爱抠脚、鼻子、挤痘痘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规律作息,可以有效避免丹毒感染。 作者:何鸿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