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礼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耳科专业学组委员,耳鸣耳聋眩晕康复学组委员,儿童耳鼻咽喉及听力康复专委员委员,自贡市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第十四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中医药大学“双师型”教师,曾荣获“自贡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稳稳地搭建成长“金字塔” 今年,2023年是个普通而又特别的年份。这,是段礼府从医的第20个年头。回望来时路,段礼府的成长呈典型的“金字塔形”,稳扎稳打,节节向上。 时光之针拨回到20年前,也就是2003年,段礼府毕业后到了重庆江津长风机械厂职工医院五官科,各样常见病的诊治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随后,他前往川北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了一年,新习得了鼻内镜手术、扁桃体切除术等,饱饱地吸收技术养分。进修结束后,他进入了南充市第三人民医院(原南充市身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在这里,除了诊治多发病、常见病,更接触到了少数疑难病,拓宽了专业面。专业面有了,深度又如何挖掘,才能走得更远呢?他决定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严寒酷暑,他被新疆医科大学录取,师承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立中。自此,在导师的引领下,段礼府“由大转小”,精专耳科类疾病,更收获了耳显微镜手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耳肿瘤切除术等各类技术,把技术基础夯得实实的。 今年,也是段礼府在医院工作的第10个年头。经过十年磨炼,面神经减压术、内淋巴囊减压术、搏动性耳鸣外科治疗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耳内镜手术、梅尼埃病的外科治疗等,他都游刃有余,并在耳鸣治疗上独具特色。未来,希望在自贡地区尽快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让更多耳聋患者听见世界的声音,重获新“声”。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段礼府在川北医学院基地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基地班均担任了耳鼻咽喉透镜外科学的专业课老师,已在三尺讲台执教六年多。基地班的学生主要来自西藏、甘孜、阿坝、凉山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六年间,段礼府共教授了300余名青年医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学生们“反哺”家乡,为亟需健康的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未来的健康生力军。在科研上,他带着师弟师妹们结合临床,独创性地提出了III期外耳道胆脂瘤细分治疗,患者的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段礼府是科室党员先锋岗爱耳小分队的一员,每年都积极前往学校、社区、基层卫生医院等地,亲切询问患者情况、俯身给患者查体、耐心给予专业建议......现已服务上万人。 勇于攀登,还患耳聪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患者病更少、治疗效果更好、费用花费更少,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要解决患者的病痛,尤其是重大高危疾病,作为医生,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今年七月的一天,段礼府接诊了身材瘦小的李阿姨(化名)。10多年来,李阿姨的左耳朵昼夜不停地被耳鸣折磨,总有个刺耳的声音不断回响。不幸的是,2年前,李阿姨的病情加重了,出现了言语含糊不清、声音嘶哑、进食呛咳等症状。更不幸的是,6个月前,李阿姨又出现了左耳痛、耳流血、耳流脓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仍未明确原因。 段礼府根据李阿姨的病史、查体及检查,最终诊断为左侧颈静脉球体瘤、颈静脉孔综合征,病变位于颅底颈静脉孔区充满鼓室内且波及岩尖部、颈部,累及颈内静脉,包绕颈内动脉,尤其进入颅底段,手术风险极大,手术难度系数高,挑战可想而知。术中有发生大出血、偏瘫、死亡等多种高危风险。在团队的精诚协作下,段礼府抽丝剥茧、稳步推进、穿越一个又一个雷区,让李阿姨顺利“着陆”。重获耳聪的李阿姨已经康复出院,终于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 他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技术高峰,也隐入凡尘,将医者之情、医者之爱融在点滴中。手术台上,他与病魔在刀光剑影中不断交锋,除疾护耳。门诊上,他细问病情、给予专业诊断。病房里,他亲切地跟患者“话疗”康复情况,叮嘱术后饮食,不慌不忙解答家属疑虑。 作者:门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