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是感冒的高发季节,部分肺炎支原体患者在治疗康复后仍然存在咳嗽反复的问题。肺炎支原体作为一种病原体,可直接侵害肺黏膜,并在肺黏膜上生长繁殖,造成肺部毛细血管扩张、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引起刺激性咳嗽。急性期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虽然大部分病原体暂时被消灭,但是损伤的肺黏膜仍待修复,这个阶段被称作肺炎后的恢复期。 在肺炎恢复期,已损坏的肺黏膜等病理产物尚未代谢完全,所以仍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由于肺黏膜屏障尚未复常,易激敏感,防护稍有不慎,则症状反复,甚至短期内再次感染。 患者的肺黏膜始终不能完全修复,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慢性肺损伤,增加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和闭塞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所以,患者在肺炎恢复期,一定要给肺黏膜“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环境 在这期间,中医基于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使用的治疗手段在帮助患者的肺组织及气道修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中医角度来看,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发病过程中会产生痰、湿、热、瘀等病理产物,此为“邪气”;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可以认为是“正气”。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在祛“邪”、防“邪”的同时,也要扶助“正”气。祛邪指通过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方法,给肺粘膜塑造安全的修复环境。在诸多病理因素中“痰、瘀”是病情迁延的主要因素。它的存在不仅影响肺炎后期肺组织的修复,也会导致肺炎病灶吸收较慢。扶正则指通过益气滋阴,整体调治,促进肺黏膜修复,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再次感染。不过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师的辨治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处方用药。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主治医师白少玉讲到,患者在支原体肺炎急性期,除抗感染治疗外,配合中医药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防止反复。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多样,可以贯穿应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例如穴位敷贴治疗、中医食疗。 穴位贴敷是通过药物刺激体表腧穴,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纠正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固表、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敷贴主要以天突穴、肺俞穴和膻中穴为主。 如果咳嗽痰白,鼻塞,怕冷,不渴,这属于风寒咳嗽。治疗上就要疏风散寒,温肺止咳。可吃生姜红糖水或生姜炒鸡蛋,五指毛桃煲鸡汤。禁生冷、寒凉、肥腻之品,如西瓜、雪梨、川贝、冷饮。如果咳嗽,痰黄黏,咽干口燥,口渴口苦多饮,大便干硬或秘结,这是风热咳嗽,需要疏风清肺止咳。可冲夏桑菊、菊花水,雪梨炖冰糖水,北杏川贝炖瘦肉、鱼腥草炖鸡、鱼腥草杏仁煲瘦肉。禁煎炸、燥热、肥腻之品,如烧鹅、烧鸭、炸鸡、牛肉、羊肉等。如果干咳、很少痰或痰黏在喉咙里咳不出来,口干多饮,吃煎炸东西就容易上火喉咙干痛,就是燥热咳嗽。治疗上就以清热、润燥,止咳为主,患者平时可以多喝水,做好保湿。可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银耳粥、百合粳米粥,川贝银耳汤、川贝百合杏仁糖水。禁煎炸、燥热、肥腻之品。体质较虚弱的人群,同时还要注意调补,增强身体正气。 供稿:曾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