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秦会馆

爆料、咨询:18909006163
广告、合作:13990030637
查看: 29715 | 回复: 200

[盐都杂谈] 自流井探考

    [复制链接]

1910

主题

1989

帖子

0

听众

Rank: 10Rank: 10

积分
12585
威望
1910 点
铜板
6776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1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23-4-2
发表于 2023-12-14 17: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8.png

9.png

提要:从一眼咸泉自然露头的自流井,到最终围绕它而聚集成一座城,其间的波澜壮阔,沧桑巨变为它带来了无限的荣光——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性开采的气水田,是人类开采地下深层资源的启迪者、中国古代深井钻凿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孕育了中国本土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中国原生股份制经营的发祥地;它衍生为了一座因盐而生的现代化工业城、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自贡。所以,考察论证自流井的井址位、起源及终结极为必要。笔者以此文志在寻找出这座城市之魂、文化之根,表达最美乡愁。

自贡市因井盐生产兴盛而建置,盐铸就了这座城市的风骨。因而城市取名也是由自流井与贡井两井盐产区首字组合而成。此两产区虽原分属富顺、荣县两县,却远距各自县衙近百里,实际两地产区更为密切。清咸同时期后自流井更显露出“自流井构造”产区中心作用,自贡便执四川井盐生产之牛耳。所以,理清由自然露头而形成的自流井井位、起源、终结的脉络,找出并确定自流井这一口盐井的精准位置,对研究自贡井盐、四川井盐乃至全国井盐发展,以及城市演进脉络,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发展旅游事业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自然露头的自流盐井,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富顺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富顺县知县吴鼎立的《自流井风物名实说》里,均有谈及;特别是近百年来,更多的盐史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讨论过自流井的起源问题尽皆莫衷一是:如1930年“对于自流井究竟发现于何时?曾经做过一次探索,虽然参考了不少资料,却未得出结论,以至在报告上(川南十四盐场沿革产销报告)不敢贸然下笔,最后只好暂时阙如(这个报告内容,载入1933年刊行的《中国盐政实录》,拙稿一册则归入川盐局档案)”;1932年《四川盐政史》第二篇第二节又说:“富顺井灶始于晋,名自流井”;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盐都漫步》,又有秦代论,另还有汉代论等等。相关文章刊载于各志书、期刊、书、报。1984年还举行过自流井起源学术讨论会,所见论文,对自流井起源也各说不一,杂乱不堪,所论大多是将自流井与贡井混为一谈。串联这些文章,虽引之有据,但仔细审辨,均不能用科学的逻辑性去说服人,总是让人有混淆不清之感。
笔者近年用心查阅大量相关志书、论文等,对自流井址所处的大石包周边井盐天然气生产区、周边桥梁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分析。又近年受聘于自贡市档案馆,任《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大型丛书提名编辑及该丛书最终审校。现阶段又受聘为自贡市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录入总审校的工作,接触并掌握了大量原始档案史料。加之自己多年收藏并长期关注研究自贡井盐契约及井盐文物,地方史料,具有较为丰富的审辨能力,故而有充足的条件对自流井进行认真探考,以正史实,还历史本源。
(一)自流井起源于何时、何因、如何终结?
笔者认为自流井于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因“岩崩卤流”而产生。后因井间通腔而终结。
论解如下:
根据现代有关地质部门多次对火井沱区域的调查来看,火井沱位于自流井背斜构造顶部,黄葛坡断层带附近岩石裂隙发育充分,由于河流切割,区域地形四周高中心部位低而形成自然盆地。在自流井构造地带,其四周有大安寨、马鞍山、天池寺、太平山等,相距最近的是土地坡,海拔约430米,釜溪河火井沱海拔约280米。高差150米,这里地势低洼,大石包处岩石裸露,是地下水沿岩石裂缝露于地表的有利地带。火井沱为须6层含盐水层距地表最浅约10米,应该是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此处卤泉沿着裂隙露头自然流出,人们发现后因而便在露头处开凿大口浅井,并据以成为自流井。
在荣溪(现称釜溪河)之滨,火井沱靠西河岸中有几块巨大岩石,长期以来被当地人称作“大石包”,大石包所处岸边是地壳运动所推高裸露的陡峭山岩,沿河约几十米长,在其前后沿河处皆为缓坡,这是火井沱大石包区域地貌的独特之处。
自流井这样的名称定位,人们一定是依据该井卤水采集特点来的,“流”是由高至低落差为流,反之由下往上则为“喷”、“涌”,有些大口井无明显流或喷涌,人们称为“渗”(自贡本地读作“沁”)。

自流井卤泉的终结,曾有如下说法,乾隆四十二年(1777)《富顺县志》:“(自流井)岩崩井塞,乃于他处开掘无算”。由于这篇结论出自志书,后人都深信不疑,以致被一次次当作定论而引用至今。自流是自然露头之泉,绝不是井,井是人为从地面往下凿成的深洞。自贡地区最早的两口井——富义井、大公井,从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推想,也应该是最初自然露头渗出盐卤,再经人工深凿开采的盐井,前人为其取了非常有意思的井名,而晚于两井一千年的自流井,却将这种自然现象与人工所为合并为井名,彰显了自流井之性质、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命名。
10.png

自流井应是自然露头的卤水流入人工开凿的井坑之中而形成的井,这种井是大口浅池形。从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及近代专家学者所论,此结论是成立的。从火井沱大石包周围地质形态看,井位要么在缓坡地带,应很早就被发现而开采。由于人类善逐水而居,在江河沿线是人们足迹最多之处。从《富顺井支黄氏龙门祠家谱》得知,明代正德九年(1514),有一“黄家”从富顺迁至现在的黄家山,其祠堂距自流井址位不远,说明这一带在明嘉靖前已有较多居住者,发现沿河边露头卤泉是极为容易之事。要么由于突然发生地震或滑坡岩崩现象而产生卤泉露头流出。火井沱的大石包一定是上述原因促成的岩层断裂崩塌而滚落至河中,这种地质现象更容易产生卤泉露头而被人发现,于是在其流卤处或下方由人工掘出盛装卤泉之浅井故称自流井。
自然露头的表面大口浅井,“岩崩井塞”绝不可能发生,只会有岩崩压井的可能,这是井的性质决定的,是自然常识。明嘉靖时期吏部尚书有讲“此井开始之初并非人工开凿,而是卤水自然流出,且流量甚大,故得名自流井”。既然能由一口盐卤井演变成为地名,充分说明它是一口极具代表性的盐卤井,必然是产量大开采时间长,并能为当时当地人带来巨大财富,将其演变为地名,实为更好地纪念它。如若发生“岩崩井塞”现象,其实是岩崩压井,即便真是在火井沱岩崩滚石而压着了自流井,人们定会设法将大石包凿小而移开,继续开采丰富的盐卤资源,而绝不可能出现弃井再于它处开掘。因为钻凿盐井技术复杂进度缓慢,投资巨大,成功凿井时间短需要几年,长则几十年,加上见功的许多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凿碎压井巨石便是一件相较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工程,所以自流井的终结不应当是“岩崩井塞”所致,而正好相反的是岩崩地质现象造就了自流井,准确的概括为“岩崩卤流”,才应该是自流井的起源之因。


那自流古井又应该是怎样终结的呢?自流井作为一口自然露头卤泉流出的井址,发源于火井沱釜溪河岸,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自然现象,而是与发源地的地质因素密切相关。自流井位于自流井构造轴部地带,构造闭合面积125平方公里短轴背斜,根据近几十年现代地质钻探资料和长期凿井实践证明,构造共有10条逆断层,除黄葛坡和重滩两条断层出露地表外,其余8条为地下隐伏断层,有利于地下卤水沿着裂缝上升,自然露头流出地表,但也容易出现井与井之间通腔。
从土地坡至东豆区约3公里的间距,形成轴部裂隙发育地带。历史上自流井盐场技术人员及凿井劳工长期以来有这样的说法:火井沱拉东豆区,郭家坳拉火井沱,土地坡拉郭家坳。这就是井间通腔现象,即若干口卤井地下盐卤层裂隙相通,便有此井对相邻彼井产量造成一定的或严重的影响。
1955年四川石油探勘局110专题研究队,在《四川盆地自流井专题研究总结报告——第一部分文字报告》第98页中记载:“土地坡,沟坝一带的井,如新双盛井、载福井、葆贞井等都晩于郭家坳一带的井,如济海、是富、全海、通红(灴)、红海等井完成,当土地坡井完成时,构造高处的郭家坳一带井产量减少,结果形成土地坡的井产量都大于郭家坳的井产量。同样郭家坳一带的井完成时比郭家坳构造位高的竹林湾,火井坳一带的井产量减少,以至郭家坳的井产量比竹林湾、火井沱一带的井产量都大……”。这即是井与井之间通腔现象。

根据《四川自流井构造盐井调查原始资料》关于是洪井(编号9Ⅶ)记载:“本井615米处与黔川井(德鑫井)通腔。1938年该井(黔川井)发生事故,本井产量日增为500立方米,该井事故解除后,是洪井又恢复到原来日产100立方米了”。同时又谈到是洪井“井深处1000米与福崇井通腔,当福崇井钻穿气层嘉3时,本井产气量下降为零,后来才变为日产100立方米。”又如清代早期保存下来至今最古老的小桥井(产层须4)在井深267米处与昌龙井通腔。如果小桥井在停产(关井)时,昌龙井气产量便有增加,小桥井恢复生产后,昌龙井很快下降回到原来的产量。这种通腔现象可导致它井产量为零,在自贡盐场,这种通腔是盐井钻凿中不胜枚举的普遍现象。自贡井盐产场历来就有“开井宜择山坳旁有井者,居中度地焉凤医就地撷草拾土嗅之,即知下宜有水火”。⑷即“看榜样”谚语,更是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也就是有一露头盐井得到开发,再根据山形地貌在其周边选井位开凿。后俗称“相山”“看龙脉”。此种选井位方式在古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如若没有盐泉露头为榜样,人们不可能盲目地遍地凿井寻找卤源,别说在生产技能相对低下的古代,即便在钻井科技十分发达的当今,也是不会盲目钻凿的。所以,自流井一经被发现开采利用,人们一定会以自流井为榜样(也称榜眼),在其周边凿井开发盐卤资源,由于通腔周边后开凿的盐井抽去原自流井地下卤水,使得露头的自流井卤水水位下降,压力降低,故造成自流井停产终结。

由此看来,通腔是自流井终结的根本原因,而绝不是传说中的“岩崩井塞”。

通过以上以地质学道理论证出自流井起因及终结,起源时间可以从历史文献资料获得准确结论:

明嘉靖初年由富顺人何钟纂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于十八年(1539)完成,十九年刊刻问世的《富顺县志》道:“富义井在县西一里,近年的淡水渗溢,灶丁淘远近旧井赔课。而此井遂废。”顾炎武在引用嘉靖《富顺县志》记述了当时富顺地区的生产井:“今盐井十四:邓、漆园、秦家、富小、新罗采、谢家、来周、泉狗、园坝、罗芹、月岩、溪口、石栏相者是也。”这些井中并未提及自流井,说明当时还没出现自流井,再者“遍查荣县地区历代产盐情况的史料,迄至明代的新罗盐课司所管辖的盐井中,也没有叫自流井的。”

熊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县人,明嘉靖八年(15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官祠察司郎中至礼部郎中,嘉靖八才子之一,名重一时。晚年乞病告归富顺,终老故里,一生著述颇丰。其《南沙文集》卷四载有一篇《答李令论税粮驿传盐筴册籍四事书》,在论及盐策部分,熊过对富顺盐业有较详的记述:“富义、邓井各盐,某井见煎塌逃,故井见在,灶丁各若干。新开自流等井课程,某井权课若干,可抵旧井额课,坍塌虚赔者作何除免,新增者、兑补者有无足额?前件本县盐筴之议:富义、邓井久在坍塌,其新开自流等井,课程自可兑补原额;无井灶丁,自可经免虚赔。”这篇熊过答李令书,两次提到“新开自流等井”,这为自流井起源时间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

关于这篇熊过答李令书的写作时间,经查《富顺县志》(1931年版)卷九“官师”有内容记述:明代嘉靖朝的四十五年中,先后任富顺知县者十九人,他们是孔常、周夔、赵远、陈常道、杨登、邹崇义、陈播、陶廉、万文彩、罗绅、赵汝谦、严清、李正彝、陈冻、曾省吾、刘一孚、陈谟、王廷冕、邱齐云。这些官员中仅李正彝姓李,那么李正彝必定就是当时熊过答李令书中的李令。李正彝,字德叙,巴陵进士,于明嘉靖三十至三十三年(1551-1554)任富顺县令。从以上可推断,熊过答李令书就是李正彝在富顺任职期间向熊过请教盐务政策等问题的答复,成文时间就是明嘉靖三十至三十三年(1551-1554)。

明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后为吏部尚书的张瀚,字子文,号元洲,今浙江杭州人。他把生平见闻著录成《松窗梦语》记载了明代经济、社会、文化、民情风俗等方面信息,其在卷二的《西游记》一文中写道:“内江,富顺之交有盐井,曰自流井。新开,原非由人工开凿是水自流出,汲之可煎盐,流甚大,利颇饶,多为势家所擅。有油井,井水如油,仅可燃灯,不堪食。有火井,土人用竹筒引火气煎盐,一井可供十余锅,筒不焦,而所通盐水辍沸,此理之难解者。”张瀚对自流井盛况的详细记述,为后人呈现出一个异常生动壮观的工业开发气水田的生产场景。

这是迄今所见在明代嘉靖朝第二个说“自流井是新开”的文字资料,这也验证了熊过之说不是孤证的又一历史文献。不但如此,还有一证:清乾隆《威远县志》卷3记述的史料:“嘉靖中,自流井初煎盐鹾,务需威煤孔亟,邑民于此设立炭厂,盖取清溪通舟之便也。”

从以上文献得知:嘉靖十八年(1539)还没有自流井,嘉靖三十三年(1554)以自流井为代表的区域已开发了一批盐井,因为“可抵(富顺)旧井额课”,当时富顺县为四川井盐重要产区,是纳税大县,新开自流等井之税基本可补抵,充分说明1540至1554年自流井产区开发成了大的气水田。由此可再次证明自流井是因“岩崩卤流”的突发地质现象而形成的。由于钻凿盐井非常复杂,技术上要求极高,掌钻师爷难觅,资金需求巨大等因素,钻凿成功一口盐井常需要至少几年时间。由一口自然露头的自流井发展到可抵富顺县原盐税产盐区,即便是采取大开发“会战”式钻凿,汇聚千军万马开发气水田,至少也须得十年以上!所以,将自流井的起源时间界定为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是符合自贡盐井钻凿之规律,逻辑推理之科学。
(二)自流井址位到底在何处?

准确位置应该在老新桥下,上桥上,今自流井区火井沱大石包河岸处。

对于自流井位置问题,迄今所有谈论到此问题者均引用乾隆四十二年( 1777)的《富顺县志》语:“自流古井在今富义厂荣溪之滨。相传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錾凿所成。”还有就是同治十二年(1873)富顺知县吴鼎立著《自流井风物实说》语:“(自流井在)新桥下,下桥上,名为火井沱,河岸有井自流盐水,故曰自流。”后者更为具体地指明在火井沱。但怎么就无人对“新桥下,上桥上”的说法提出异议?

笔者觉得吴鼎立的描述不妥。为明确新桥、火井沱、下桥的具体关系,笔者多次进行实地勘察,对推断井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治十二年(1873)所称的新桥是现在自贡人称的“老新桥”,因1925年建成的善后桥被人们称新桥,所以将原新桥加上一个老字以区分之。“老新桥”因修建堰闸而拆除,只在火井沱上游400余米远处留有新桥碑记。下桥修建于明代,又名积功桥,是19孔石板平桥,桥长72.4米,是市区通往汇柴口达宜宾的重要桥梁,康熙三十五年(1696)疏凿桥石,始通舟楫,1966、1967年间由自贡市航运管理站先后分数次拆除。这座下桥位于火井沱以下一公里开外的自流井井神庙坝下(现解放西路三道拐)滨江路堤下。


既然一河中有下桥,那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上桥的存在。上桥位于自流井区文武庙前釜溪河上,建于明嘉靖年间,18孔石板平桥,桥长70.8米,是东岸通往郭家坳井盐工业区的重要桥梁,与下桥同时期被拆除。上桥在火井沱下游200多米,上下桥均为明代亦或能具体到嘉靖年间修建,同治十二年(1873)吴鼎立怎么会误著为(自流井在)“新桥下,下桥上”呢?并且一百多年来屡被引用传播,竟无人质疑并去考证纠误。

民国五年(1916)出版的作者署名为简阳樵甫氏的《自流井·第一集说:“古有自流井系一古井,在郭家坳上桥之火井沱河岸,本一泉穴,由地涌出盐泉。”该文作者傅崇榘,字樵村、樵甫(1873-1918),简州(简阳)人,后迁居成都。虽仅见这一人对自流井定位与吴鼎立不同,但通过结合笔者的考证,认为吴鼎立撰文为误,自流井的准确定位应该依从傅崇榘之说是在“新桥下,上桥上”火井沱大石包河岸处。

自流井建功桑梓,福荫华夏,盛名远扬,这是一业之典范,一城之荣耀,更是一地之文明,一域之文化。堪称历史之壮举,不朽之伟业,也承载了千年盐都的无上荣光与绝美梦想。索隐探微,正本清源,源自乡愁,时不我待。着力找出自流井准确的址位和起源节点,刻不容缓,这是自贡人的使命,更是自贡人的担当,还自流井一抹靓色,让盐都再铸辉煌,彰显独特文化魅力,乃义之所在,义不容辞!

(三)题外特别建议:

一是建议相关机构组织专家团队,再次对自流井井址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再次梳理历史文献,审辩是否符合自流井规律性,科学性,逻辑性,历史性、行业性等。最终得出最接近本来面目的答案,为自贡历史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二是鉴于自流井址“大石包”对自贡市的重要性,对四川井盐开发的重要性,对中国本土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性,对中国经营原生股份制的重要性,对世界深井钻凿技术的重要性,对人类开采利用地下深层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建议将自流井址位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是建议“自流井老街”结合自流井址位一同打造,以大幅度提高“自流井老街”文化含金量,成为一张城市名片,甚至提高自流井区知名度。

四是建议开发旅游目的地。由于抗战时期修建堰闸后水位增高,现常年高水位淹没绝大部分大石包。现在人们很难一睹真容。这无形中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若自贡市有意打造自流井址位,可以设定在每年某月某日泄放河水几天,显露出大石包真容并同时搞大型纪念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及外地游人参观。再将上桥,下桥作出明显的遗址标记(放水后其遗址能显现),加上“老新桥”堰闸,凤凰桥及桥碑,形成自流井起源游览带。全长大约四五公里,可沿河边观盐运水道,也可从大石包处上自流井老街,陆路经过老盐场郭家坳产区,经凤凰坝到凤凰桥。

我市现在有全国最大的民俗活动——“春节灯会”,溯其源,它也是由自贡井盐母体文化所派生。2019年2月28日自贡被中国饮食协会授予“中国盐帮菜之乡”,“吃在四川,味在井河(井河指自流井,泛指自贡)”能有如此美食,也是源自于井盐!自贡还有许多文化现象,均源自于井盐。自贡也因此成为自贡。

那么这座井盐雄都之城,最应该感恩当然是盐井,最应该敬畏的当然是盐井,最应该纪念的也必然是盐井。

广告

507

主题

3万

帖子

38

听众

Rank: 12Rank: 12

积分
83065
威望
348 点
铜板
43583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203 朵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30
发表于 2023-12-14 18: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事过境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51

主题

6万

帖子

4

听众

惜花之人

Rank: 10Rank: 10

积分
91927
威望
27 点
铜板
21955 枚
西秦金币
1 个
鲜花
52 朵

在线时间
51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2
发表于 2023-12-14 19:0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万

帖子

11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1055
威望
3 点
铜板
17561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36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5-24
发表于 2023-12-14 20:0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2

听众

Rank: 10Rank: 10

积分
29826
威望
0 点
铜板
16805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36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5-18
发表于 2023-12-14 20:0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万

帖子

3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8148
威望
16 点
铜板
25200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27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3-7
发表于 2023-12-14 20:0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0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6627
威望
0 点
铜板
19270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15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5-31
发表于 2023-12-14 20:0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3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4007
威望
0 点
铜板
28062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10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4-11
发表于 2023-12-14 20:1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万

帖子

22

听众

孤独的行者—古建筑之旅

Rank: 12Rank: 12

积分
81500
威望
51 点
铜板
51005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7 朵

在线时间
53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11
发表于 2023-12-14 20:1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4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5709
威望
0 点
铜板
34451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50 朵

在线时间
22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20-10-31
发表于 2023-12-14 20:1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2

主题

2万

帖子

25

听众

Rank: 10Rank: 10

积分
54910
威望
231 点
铜板
33120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80 朵

在线时间
187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7
发表于 2023-12-14 20: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上桥,下桥;我小时候是见过,也哪里洗个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1664
威望
0 点
铜板
27679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2 朵

在线时间
22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20-10-30
发表于 2023-12-14 20:2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3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6695
威望
0 点
铜板
29282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25 朵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5-27
发表于 2023-12-14 20:3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万

帖子

3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9841
威望
21 点
铜板
25778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0 朵

在线时间
14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11-16
发表于 2023-12-14 20:3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3万

帖子

17

听众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76639
威望
144 点
铜板
42381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4 朵

在线时间
99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8
发表于 2023-12-14 20:3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哦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