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国有大行密集发布降息公告,集体下调挂牌存款利率,其中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个基点、20个基点、25个基点、25个基点。
随后几天后包括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跟进动作,纷纷开始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2024年伊始,更大的传导效应开始出现,包括上海银行、苏州银行在内的十余家城商行也采取了行动,纷纷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幅度集中在5-45个基点之间。
银行降低挂牌利率和贷款利率是在执行央行的降息政策,而降息政策又是宽松性货币政策,适应的场景是经济增长乏力、衰退、通货紧缩等经济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减轻实体经济的负担,促进生产、经济的发展;存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减少银行的经营成本,对冲因贷款利率下调带来的利润,保持银行经营的稳定。但是,也该看到,存款利率下调,还有一个不好明说的意思,那就是让老百姓别存钱了,把已经存入银行的钱,拿出来去投资、去做实业或者,去消费。
仔细想想,实现此举的目的有多少可能性?现在有点存款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养老、看病、保障生活的稳定,谁敢去胡乱消费?哪怕是央行实行存款0利率,恐怕多数人也不敢肆意花钱;再说,如果大家都把钱取了出来,银行没有了存款,哪里又来贷款?说不定因为挤兑引起现金流断裂而破产。说来说去,还是老百姓吃亏!
央行在制订这些政策时,能否采取差别性、结构性、行业性等措施,并与相关经济政策.中短期经济目标结合起来,形成聚合正效应;同时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配套措施,兼顾好老百姓的基本权益,更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响应。这样,政策发挥的正效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不用担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