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患者很特殊,是‘镜面人’,也就是说她的心脏、肝脏、脾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就像照镜子一样。”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龚军说。  1月5日,四川观察记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了龚医生所说的“镜面人”李女士。10天前,省医院肝胆外科成功为李女士实施“胰腺部分切除联合脾切除术”。她恢复良好,术后3天就能自行下床活动,也将于近日出院。 今年31岁的李女士,家住内江,7个多月前,从腹部疼痛开始,她先后辗转多处求医,按照“胰腺炎”“贫血’等诊断治疗后,效果仍然欠佳。随着病程的进展,又相继出现乏力加重,数次晕倒,甚至突然呕血的情况。  半个多月前,李女士来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经过详细检查和MDT多学科会诊后,李女士被确诊为“胰腺源性门静脉高压”。同时,医生还意外地发现,患者的内脏反位,是一位“镜面人”。 龚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医学上对“镜面人”现象的成因还没有科学定论,研究认为可能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有关,其发生几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 因李女士入院时,病情已较为严重,经过医生判断,必须尽快为她实施手术。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可能反复出现胰腺炎、脾脏肿大伴脾功能亢进,严重时可进展为坏死性胰腺炎及合并消化道大出血,进而危及生命。 由于手术本身难度较高,需要切除及修复的器官较多,加之李女士全内脏反位,对医生的操作也带来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手术器材都是按照正常人的内脏方向设计;另外,医生的操作习惯和技巧也都来自正常人,手术医师需要对解剖变异、人体工程力学及反向解剖操作有熟练的掌握。  尽管如此,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肝胆外科全科室人员在术前针对病例反复讨论,分析术中疑点难点,对患者的胰腺、脾脏、胃等解剖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以及应急预案。“就像驾驶汽车一样,平时大家习惯了左驾,突然换到右驾,就需要适应。术中,我们上台的老师们都非常仔细,想好下一步再下刀。”龚军教授说。 2023年12月26日,在完成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检查后,由龚军教授、许建教授、路翔宇主治医师团队联手为患者实施了这一高难度及较为罕见的手术。  历经四个多小时,手术团队成功为李女士进行了胰尾、全脾、胰腺假性囊肿、胃底部分切除,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并对胃壁和膈肌进行修补。术中严格控制出血,解剖定位精确,逆向操作也非常顺利。龚军教授形象地描述患者腹腔广泛粘连的情况,“正常器官间的边界是比较清晰的,手术时就像剥橘子皮,而这位患者的多器官粘连就像烂棉絮,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镜面人”,龚军教授表示,器官的反向生长,只要功能正常,脏器没有出现病变,几乎不影响正常生活,但他也提醒大家,如果有“镜面人”这样罕见的情况出现,在就医时,一定要明确告知医生,以免因临床表现与正常人不同而造成误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