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世纪初,因为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的动荡,时局艰难,虽然自贡地区的井盐生产因第二次“川盐济楚”而空前发展,但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赋税,自贡民众还以极具责任感的爱国热情,在“抗日献金”运动中捐献了大量财富。社会动荡和经济困难让人们对于灯会的宏大和彩灯的精巧追求有所回落,但新思想、新题材、新技术的进入还是推动了自贡彩灯艺术的发展,同时自贡的工人群体日趋发展出分工细致、协作先进的组织结构,他们娴熟的手工艺和在传动、结构等方面的巧思,进一步推动了自贡彩灯的技术创新。
民国教材上关于提灯会的插画
自贡的灯会活动由原来的春节期间举行演变为一些特定的纪念日举办,如自流井地区盛行的提灯会一般就是在双十节举办的。抗战前,几乎每年农历十月十日,都会举办提灯会,但因军阀混战年时艰辛,规模有大有小。提灯会的方式就是提灯游行,主要是以一些盐商大家族和他们的井、笕、灶、号等产业的工人为主体形成不同的队伍,这些队伍一批一批在主要街道上游行。一般以一对锣鼓开道,一对大纱灯引领,其后是4、5对圆灯,再是一队竹编灯,上书不同盐商机构的堂号,后面再是手持亮筒子的方队。亮筒子是盐井中所用竹篾编就的纤藤一段,顶端缠棉纱布条,饱吸盐井推水时推出的井油(俗称癫毛油),形似火炬,整个方队火光冲天。之后再是一队闹天锣鼓,一边行进一边敲击,最后是各自手提自制灯具的队伍。
民国时期的南京灯会
这些自制灯具各出心裁,以传统匠人制作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灯为主,但随着新思想的传入和科学知识的发展,一些新思想、新事物也成为了自贡彩灯的表现主题。如民国10年(公元1921年)荣县中学学监赖君奇制作了一盏“地球灯”,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汉章小学制作了飞机灯,民国31年(公元1942年)凿井工人制作了“天水推车”灯,民国34年(公元1945年)蜀光中学制作了坦克灯。 民国31年(公元1942年)至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期间,除了自流井会举办的提灯会外,荣县也多次举行了规模颇大的提灯会,游行线路一般需绕行荣县大佛寺,线路很长。  民国时期自贡蜀光中学学生
 民国时期育英小学师生
除了民间约定俗成的活动,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政府也开始出面组织灯会,如民国5年(公元1916年)蔡锷、黄兴相继逝世,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以元首礼仪举行国葬,自流井为此举办了盛大的追悼活动,并沿街搭建“瞒天过海”,规模超过了1909年的“皇会”。民国34年(公元1945年)9月3日至5日,为庆祝抗战胜利,政府组织提灯会大游行,除了传统的提灯游行项目外,还利用探照灯打出“V”字的“胜利之光”,贡井地区也扯开布棚,举办“瞒天过海”,全市狂欢三天。 来源:自贡年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