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播剧《繁花》最近火了 剧中的美食也同样引起大家的关注 比如胡歌同款的“宝总泡饭” 
图片来自:电视剧《繁花》截图 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喜欢用菜汤、开水 或各种营养汤泡饭吃 特别是老年人 还有些父母也常常这样用汤泡饭喂小孩 他们认为经汤泡过的饭会变得更可口 且容易下咽和消化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吃汤泡饭究竟是养胃还是伤胃? 01 什么是汤泡饭? 在汤泡饭中,水是水、米是米,两者并没有融为一体,米粒没有松散,和米饭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淀粉的消化特性,天然淀粉都是以淀粉粒存在的,淀粉并不是松散的,而是紧密地包在一起,外面还有膜,加水煮成饭后,米粒吸水膨胀,饭粒变黏稠。但淀粉只是膨大,并没有解体。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粥了,米粒只要经过充分的熬煮,淀粉粒就可以彻底崩解,淀粉分子释放出来使饭变黏稠,使米粒和水融为一体,这就是粥。 02 汤泡饭影响食物消化,不宜长期吃 汤泡饭往往是汤内饭菜混在一起夹杂着多种食物,流体状态容易快速流入食道,减少了汤内混杂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因此常常未经充分咀嚼及初步消化分解就进入胃里,这样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而且营养也不易被彻底吸收利用。 同时,吃汤泡饭减少口腔咀嚼从而影响口腔、胃和胰脏等消化液的分泌,且“汤水”中过多的液体会冲淡胃液,进一步加重胃肠消化负担。久而久之损伤胃肠功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 虽然汤泡饭制作方便、美味,也是处理剩饭剩菜的一种好方法,偶尔吃汤泡饭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但若长期养成这种饮食习惯则对身体有害无益。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汤泡饭容易消化,这是一种误解。还有很多父母认为“营养在汤汁里”,殊不知,一般汤里蛋白质只有肉中蛋白质含量的7%左右,而大量营养物质仍都留在肉类中。 因此,给孩子吃所谓的“营养汤”泡饭不仅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反而容易罹患营养不良、贫血等病症。再加上孩子的吞咽功能不是很强,如果长期吃汤泡饭,由于吞咽速度过快,容易使汤汁米粒呛入气管,造成危险。 03 这些人不建议吃汤泡饭 我们平常喝的汤都是比较鲜美的肉汤,大多是用动物原料做成的,可是需要注意的是,汤中的嘌呤含量很高。 所以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常吃这样的汤泡饭会诱发痛风发作。 反流性食管炎、胃病尤其是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宜吃浓肉汤、浓鸡汤泡饭。 高血脂、肥胖、脂肪肝、胰腺炎、胆囊炎等患者不宜吃油脂高的汤泡饭。 高血压、肾病、水肿等患者也不宜吃含盐多的汤泡饭。 04 警惕这5个伤胃行为 除了长期食用软烂食物,以下这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不良习惯,也可能会造成胃部疾病: 
1 吃太咸 高盐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的防卫能力。而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一旦损伤,就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萎缩性胃炎的风险。 2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使胃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增加胃的负担,很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和胃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胃胀气、胃蠕动减缓、胃排空延迟等问题,加重胃食管返流的风险。 3 饮酒过量和吸烟 酒精和烟草含有有害物质,会刺激胃腺细胞,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大量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从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饮酒,对胃的损伤更为严重。 抽烟会影响胃黏膜的保护能力,使胃黏膜容易受到损伤。长期饮酒和吸烟严重还会引发胃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 4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过量或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对胃黏膜产生损害,引发胃溃疡。 5 不注意饮食卫生 食物中的致病菌、寄生虫等容易导致胃肠道感染,或食物加工环境不够干净,很可能引发胃肠炎等疾病。 另外,饮食时不注意公筷公勺和分餐,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概率。而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胃炎,细胞出现变异和增殖,长此以往增加胃癌的风险。 05 冬季这样做,养出好脾胃 脾胃关系密切,脾胃相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脾胃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受纳、消化食物和输布营养的职能。除了改掉伤胃的习惯外,冬季养好脾胃,也可以试试这样做。 吃对食物 冬天宜收藏阳气,可以适当进食温热性的食物以温阳散寒,如:羊肉、黄鳝、韭菜、桂圆、生姜、胡椒、花椒等 。 适时添衣,注意保暖 脾胃阳虚的人在冬天要适时添衣加被,建议贴身穿个保暖背心,避免外在寒邪入侵机体而损伤阳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