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58岁的周大爷 经历了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让他到现在都还在后怕 而这件事的罪魁祸首竟是 周大爷钓到的一条漂亮的金鼓鱼
周大爷热爱海钓,不久前幸运地钓上一条五颜六色的金鼓鱼,他沉醉于欣赏鱼儿时,不慎被鱼刺扎伤。
周大爷以为小事一桩,并未重视,只是用清水冲洗了伤口,直到傍晚才发现伤口出现红、肿、热和痛等症状。 
治疗前: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周围皮肤明显肿胀
周大爷是一名尿毒症患者,长年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做血液透析治疗。
被鱼刺伤后第二天,他照常到该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在做透析前例行检查时,护士发现周大爷体温已达39℃,并且左上肢近动静脉内瘘处皮肤明显发红、胀痛伴有皮温升高,手部活动严重受限。
了解到周大爷被鱼刺扎伤的情况后,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紧急安排抽血检查,发现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初步诊断为“内瘘感染”。
在医护人员的强烈建议下,周大爷被收治到肾内科进行住院治疗,接下来完善检查,鱼刺伤考虑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需要给予强化抗感染治疗,并加强手部护理。
经过5天的及时有效治疗,周大爷左上肢的肿胀逐渐消退,疼痛也得到缓解,各项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手部活动自如,顺利痊愈出院。 
治疗后: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周围皮肤已恢复正常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是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血流量和稳定血流速度的关键,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经过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肾内科的全力救治,周大爷的动静脉内瘘得到有效保护,仍拥有良好功能,可以确保今后血液透析的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保障他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到底是啥?竟然有这么大的伤害力?
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海洋中的革兰氏阴性嗜盐弧菌,常见于贝壳类海鲜,如牡蛎、蟹、虾的体表和肠道中,可通过侵入伤口引发感染,因此得名“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也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适合在20℃的咸水中生长,患者感染此菌后,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发病24至48小时内会出现红肿疼痛、溃烂、休克等,还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
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