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去巴黎看奥运
距离一万多公里 “朝流兄弟”飞了十几个小时才抵达 在巴黎他们遇到了一位 从北京一路骑自行车来的“牛”人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我想赶紧感受一下这辆从北京骑到巴黎的车,真能骑? 朱志文:对,真能骑。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真能骑,那我骑了啊,我怕我给你骑跑了。快跑流哥,别管他哈哈哈,快快快快快快。
怕记者把车骑走的老男孩叫朱志文 是一位骑行博主 在过去的12年中 已经骑着自行车游历了5大洲59国家 度过了一段不俗的人生 我们的这一次相见 在法国巴黎 在雄伟的埃菲尔铁塔脚下
朱志文:从北京骑过来的,然后穿越了18个国家。从北京一路到巴黎的话16个月,然后是15500公里,而且赶在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两天赶到了。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这是您第一次来巴黎? 朱志文:对对对。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我在视频当中看到,您到现场观礼了开幕式。 朱志文:是的。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心情怎么样当时? 朱志文:很激动。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我看你那个国旗挥舞的。 朱志文: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
朱志文:在雨中,这种天气很容易让人的热情给降下去。看起来很多现场观众都已经有打退堂鼓,很沮丧。那这种士气,我们在这种场合士气不能丢,士气不能输。麻溜子强大精神,加油。
朱志文和这面五星红旗 穿过了沙漠戈壁 走过了城市乡村 来到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 在以“万公里”为单位的环球骑行中 无人知晓意外和危险何时来临 而朱志文总是能化险为夷
朱志文:我在走阿富汗或者叙利亚这些国家的时候,有遇到突发的情况,有差点被当成间谍的时候,都能化险为夷。就是先沉静下来,就是好好地跟他们说,不要把那个年轻人刚出发那种莽撞表现得淋漓尽致。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就您说到您是中国人的时候,他们对您反应是怎样的? 朱志文:像进入阿富汗和叙利亚,中国人是很受欢迎的,真的。因为我们中国目前的影响力逐渐上来了,然后我们对他们的援助,他们是记在心里的,特别是老百姓。就他们看到中国人来了,哇真的是,感觉自己都是,就是那种本真的热情洋溢。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您的下一站是哪? 朱志文:我下一站就是,我的这个骑行的目标是骑行穿越七大洲,现在目前为止就是把第五大洲先好好慢慢地体验一下。然后下一站还有大洋洲,最后是南极。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我很期待这南极洲怎么骑。 朱志文:南极的话需要专业的准备,然后要专业培训,就雪地车或者(别的装备),因为雪地车可能还得物资准备什么的。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但一定要是人力的。 朱志文:对,一定人力的,不是摩托车,不是电动力。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我想赶紧感受一下这辆从北京骑到巴黎的车。 朱志文:这是我环球骑行的第四辆车。
记者手记
我们的这次巴黎之行列了一份挑战清单 其中一项就是在骑行文化浓郁的巴黎 骑一趟自行车 所以才有了我和朱志文大哥开的这个玩笑 我佯装要把这辆跨越了18个国家的车骑跑 嗯…… 骑行博主的车子骑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似乎和其他专业自行车并无不同 我突然意识到 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惊叹的并不是车子 而是骑车的人 某件事物可能没有意义 是置身其中的人赋予了它意义 就像朱志文曾经在视频中总结的那样
朱志文:这件事情的意义,这个问题需要去想吗?这个问题不应该留到终点去想吗?百知不如一行。最后达到知行合一,知那么多还不如行一件事情,坚持去做就行。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送您一个徽章,我们1818黄金眼的徽章,赛事期间流行交换送徽章嘛,您拿着。 朱志文:直接戴呗。 1818黄金眼记者 张朝拯:直接戴好啊。 朱志文:直接夹到衣服里了,带着它遨游世界,骑着自行车到达地球的很多角落。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