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女子四处借钱被质疑行骗多人 被骗者:骗子疑似通过“小额多人多次转钱”方式转移资金 “煤老板”“9000万没到期理财”“骗了多人钱财的骗子”……这些标签,会让你联想到什么?8月初,自贡荣县双石镇一位居民龙先生向封面新闻记者爆料:自己母亲及“近十名老人”被一名62岁的女子骗走巨额钱财,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这名女子自称“煤老板”,有“9000万理财没到期”,要打官司,因此向其母借钱,并承诺“双倍返还”。 最终,记者联系到该女子刘某芬,她否认自己曾自称“煤老板”,也没有“9000万没到期理财”,称自己为治病确实向几个人借了二三十万元,一旦有钱就会归还。 刘某芬户口原籍所在地荣县双石镇插旗村两名村干部则称,刘某芬在当地口碑极差,20多年前就离开前夫和两个年幼女儿,前两年回村索要土地补偿款时被村民“指着鼻子骂:‘还有脸回来要钱’!” 四川瀛宽律师事务所童律师认为,刘某芬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需要人民法院最终审理、判决认定。建议市民以后出借款项,一定要先做品格评估和背景调查,以免受骗。 爆料:自称有“9000万没到期理财”,六旬女子向10多年前认识的打工人借钱 “2024年2月9日,刘某芬联系我母亲,称自己要打官司应急用,希望借点钱。我母亲借了1.7万元左右给她。3月份,她又来借钱,这次借了1.2万元左右给她。”
刘某芬发给龙先生母亲的信息 龙先生称,此后,她称要支付律师的车费、住宿费等,分好几次在我母亲这里几百、几千地借,总共借走4万元左右,“她称理财到期后双倍返还,还要请我母亲去照顾她,一个月1万多的工资。” 龙先生称,两个人其实并不熟,刘某芬是母亲在10多年前打工时认识的,当时仅留了联系方式,分别后就一直没联系。“10多年后,突然冒出来借钱。” 让龙先生开始心生怀疑的,是每次刘某芬承诺要还钱,但时间一到,总会以各种借口推脱。来回多次后,他认为母亲遭骗了。“开始说判决下来就还钱,后来又说银行需要预约,再后来又称银行行长母亲去世,办酒席,要延期。” 龙先生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查到了两笔刘某芬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的信息。“我通过走访还了解到,刘某芬所骗的至少有近10人,基本都是老年人。现在她已把我和我妈的电话拉黑了,根本找不到人。” 龙先生称,自己也曾到派出所报案,但警方开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法院以前也抓到过她一次,弄去拘留发现有脑梗,不符合拘留条件,给放了,这就是她肆无忌惮继续骗的底气。” 龙先生的话,得到了另一名被刘某芬借钱的范女士的认同。范女士今年61岁,在荣县某菜市场做小生意。“前两年,她经常来照顾我的生意,买鸡蛋、鸭蛋、面条等,一来二去就熟了。” 2023年4月份,刘某芬称要给自己弟弟医治眼睛,向范女士借钱,范女士通过微信向其转账2万元。“5月份,又借了2万元给她。之后刷过一次花呗,借给她1万多元。来来去去,一共借给她6万多元。” 范女士称,后来我老公打招呼,喊我不能再借了,“我去找她还钱时,她就开始东拉西扯。那时我还比较相信她,到后来打电话就不接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她。” 求证:为人口碑差,曾被村民指着鼻子骂“还有脸回来要钱!” “20多年前她就不在村里住了,和前夫离了婚,后来把户口也转走了,据说在外面又找了个老公。”插旗村一位村干部说起刘某芬,也是不停地摇头,一脸嫌弃。 “前几年,村里建了一个污水处理项目,涉及她的土地,就回来找我,索要安置补偿和土地补偿款。”她介绍,我说款现在还没下来,她称自己要这个钱救命。最后是他的前夫向弟弟借了2万元给她,才算了事。 “当时她写了个承诺书,写明土地补偿款她该进多少,剩下的给她的前夫和女儿,她不要了。”村干部介绍,我还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结果没过几个月,她又来找我要这笔钱。 村干部介绍,她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这么多年到处漂,到处去骗人。“之前有个老婆婆也来找过我,说刘某芬骗了她的钱,我建议她走司法程序。” “她在村里口碑也相当差!因为她离婚时两个女儿尚年幼,前两年回来索要土地补偿款,有村民指着鼻子骂她:‘你还有脸回来要钱,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村干部介绍,大家都晓得她在外头“打烂账”,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另一位村干部也证实了这名村干部的话。“她的口碑确实很差,两个女儿现在都已三、四十岁,早已不在村里居住。她们曾对我说,刘某芬的事情不要跟她们说,她们不会管。” 回应:并非“煤老板”没有“9000万理财”,欠的钱会尽快归还 为什么刘某芬借钱能屡屡得手?龙先生认为,这些被骗的老年人,有许多年纪都很大了,对这些骗局了解不深。 “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刘某芬树立的人设是孤寡老人,她确实有很多疾病,以此博取了老人们的同情。二是大部分老年人可能被她‘9000万理财’的谎言所蒙蔽,因而被她的虚假承诺打动。” 龙先生说,自己母亲被骗后,他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查到了刘某芬的限制消费信息,母亲还不信。“我当面打通村干部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她才感觉到被骗了!” 随后,记者拨通了刘某芬本人的电话,刘某芬没有否认借有他人钱财未归还。“小龙(龙先生)他妈妈的钱,我8月18日会归还,我也不是‘煤老板’,也没有‘9000万未到期理财’。”刘某芬说,她确实向几个人借了钱,总共金额加起来大概20-30万元左右。 “我今年62岁,但现在身体不好,有脑梗死、脑血栓、糖尿病等疾病,借钱主要是为了治病。”刘某芬说,所欠的钱,她会尽快归还。 分析:那么多钱去哪儿了?被骗者:化整为零将钱转走然后删掉记录 对于刘某芬所说的还款,龙先生并不相信,因为刘某芬已无数次对他的母亲这样“承诺”。“据我初步统计,其中有三个人的被骗金额就达到40余万,加上我母亲的欠款4万左右,共计近50万元,这还不算其他几人的。”
荣县人民法院的执行裁定书 龙先生提供了其他被骗者的法律诉讼文书,一份2020年荣县人民法院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显示:被执行人刘某芬应偿还申请执行人董某某借款本金322700元及利息……经查,未发现被执行人刘某芬有可供执行财产,已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荣县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费令 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记者查到了两笔关于刘某芬的限制消费信息。显示刘某芬向他人借款两笔未归还,一笔为33万余元,立案时间为2020年10月13日;一笔为6.4万元,立案时间为2023年1月3日。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荣县人民法院对刘某芬进行限制消费立案的截图 也就是说,被骗者从司法途径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并没有发现刘某芬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那这些钱去哪儿了? 范女士提供了一条线索:刘某芬曾与市场旁的房产中介打过交道,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曾帮她转过钱。随后,记者找到了这位中介工作人员廖女士(化名)。 “她来找过我,说自己不会操作手机,希望给我现金,让我通过微信帮她转给一个人。转过之后,就要求我把对方删了。”廖女士说,几次下来大概共帮她转过几千元。据她所知,还有旁边的两轮司机也帮她转过钱。 “不仅是两轮司机,菜市场的商贩也帮她转过。”龙先生说,我认为她极有可能通过这种隐匿的方式,逃避法院调查。通过小额多人多次转钱的方式,来转移骗取的资金。” 律师:刘某芬涉嫌诈骗罪,警方不立案可申请复议 “刘某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需要人民法院最终审理、判决认定。”四川瀛宽律师事务所童律师认为,本案需根据刘某芬借款时的动机和实际用途,是否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来认定诈骗罪,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则要看其是否有能力履行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拒不履行。 他介绍,关于警方不立案,受害人可以向做出不予立案的机关申请复议,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核,或者申请检察机关立案监督。 “关于债权人如何权利救济,本案比较特殊,因刘某患有多种疾病,即使走了司法程序最终也会遇到执行难的阻碍。”他说,就看其借款是否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等,定性为夫妻共同债务,这样起诉时把她的再婚老公一并列为被告。建议市民以后出借款项,一定要先做品格评估和背景调查,以免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