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没钱了?新一轮体制内改革加速,多地开始对事业单位下手
转自微信公众号:原创 庞明说楼市 庞明说楼市 2024年08月11日 07:00 河南 !

就在最近几天,山东人社局在内的10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正式启动省直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体制改革。

山东的这次改革,必然是影响深远的,有人预测此次改革会有超过10万事业编转变为企业员工,不要觉得10万人就很多了,这更像一个开始,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山东只是先一步试点而已。
其实不久前,郑州、咸阳、台江等多地也放出了类似的信号,这些地方招聘教师不再有编制,而是采用了派遣的方式招聘教师。
以前大家都说教师是铁饭碗,只要考上了,最起码都是一辈子衣食无忧,不管外界经济怎么变动,基本上也裁员不到带编制教师的头上。

派遣制教师就不同了,都是和第三方签订的合同,合同一般存在年限,如果学校要裁员派遣教师只需要支付一定补偿金额,完全和在民企工作区别不大。
为什么从今年开始,各地就陆续开始了新一轮的体制内改革呢?这其中的原因挺复杂的,既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现实因素。

从2022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预计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会短时间得到扭转,未来几年出生人口还会持续减少。
人口减少对社会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了,最近几年幼儿园倒闭了几万家,未来几年会把压力传递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
截止2023年,我国共有教师1891.78万人,各类学校共有49.83万所,未来几年学校会开始面临生源危机,教师也将要面对无学生可教的局面。

教师派遣制是短时间内解决教师短缺,同时未来没有那么多教师需求了,还可以更方便的裁员,以减轻财政负担的一种方法。
教师招聘的改变只是一个缩影,推动本轮体制内改革的根本因素还是财政问题。
过去许多地方都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通过举债发展的模式,一些地方的GDP是好看了,但也积累了庞大的地方债务,最近两年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锐减,过去多年发展攒下的地方债此时成了一个大问题,政府此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是一种节流的方式。

不过目前来看,仅依靠推动事业单位转向企业,以及改变教师招聘模式,这些措施依旧是杯水车薪,无法缓解财政压力。
说到底,我国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其它机构的编制员工、临时工等依靠财政吃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8000万,这些人每年都会占据大量财政预算,削减十万、数十万事业单位编制员工并无法解决该问题。
此外,各种项目上投入的浪费也是值得关注的,尽管我国的政府采购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采购招标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比如7月份就有一名清华毕业生炮轰苏州工业园商务局长在政府采购中弄虚作假,虚设项目套取资金,官方也证实了事情的真实性。

江苏是全国GDP第二大省,也算是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几个地方,就连江苏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以小见大,其他地方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想要缓解财政压力,不只是要进行体制内改革,削减体制内人员的数量,同时还要改革招标制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