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5时,教育部关工委2024家庭教育公开课上线了。荣中关工委通过政教处组织学生家长适时收看。这期的主题是《浸润式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主讲嘉宾是首都师大杨帆主任、中央民族音乐学院副教换王冰,他们从绘画对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分折孩子的内心世界、绘画可以促进孩子个体的自我认知,音乐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的音乐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或副面情诸、提前建立个人歌单以帮助孩子缓解心里压力等方面阐述了浸润性美育,有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家长们收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学校关工委执行主任童学荣收看后,有其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学校必须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当前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智育教育有加,高度重视,层层加码,而忽识了对学生的美育和劳育,把美术课、音乐课当副科,学生的审美观、绘画、歌唱能力十分低下,校园缺乏歌声,缺少美丽的图画,劳育则更糟,连班级公区都是请人打扫,这种局面不应继续下去了,应五育并举,培养德才兼备多才多艺的一代代新人。 一、美育是点亮中学生心灵璀璨之光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美育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它不仅赋予中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更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基石。 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美育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得以拓展,想象力得以放飞。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为未来的创新之路奠定基础。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诗意与温暖。通过欣赏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者,美育能够陶冶中学生的情操。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共鸣。在美的熏陶下,学生们变得更加善良、宽容、有爱心,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美育呢? 学校应发挥主阵地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并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专业性。同时,还可以将美育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如语文、历史、地理等,通过文学作品、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等让学生感受美。另一方面,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此外,还可以邀请艺术家到校举办讲座、工作坊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家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从小接触艺术。同时,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培训,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此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审美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社会也应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免费向中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同时,媒体要加强对艺术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和喜爱艺术。此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也可以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公益艺术活动,让艺术之花在中学生心中绽放。 总之,美育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为中学生打开美育之门,让他们在美的世界中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荣中关工委 2024年8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