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半夜的,人睡得正香,手机突然"嗡嗡"狂响!这谁受得了啊?洛阳一女子凌晨被吵醒,一看手机,十几条验证码,银行卡没绑定自己微信了!再一查余额,近2万块没了!这是啥情况?怎么回事? 
原来啊,骗子通过呼叫转移,知道了这位女士的手机号。再利用她的亲属绑定,就把银行卡给解绑了!然后充话费,一笔一笔地从银行卡里把钱转走。细思极恐啊,都是在女士熟睡时干的!太缺德了!关键是,手机安安静静,咋就能转走2万?这也太邪门了吧? 
根据媒体报道,整个过程就一分钟!手机上连个密码都没输,充值就完成了。而且还跨境,直接到了国外账户!这骗子也太厉害了吧?难道银行对这种可疑消费就不管不问?转这么多次,系统就不会预警?真让人头大! 
其实啊,骗子不光是技术高超,更是利用了银行系统的漏洞!你想,我们自己取个几千块,银行都限额、 验证的不行。咋到骗子这,啥也不要了呢?防骗不能光靠用户自己小心,平台也该反思反思了啊!现在骗术升级,银行和支付平台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了? 
不过话说回来,骗子再高明,也得有我们的"配合"才行。就拿这次事件来说,女士手机里存了那么重要的信息,估计也没咋防范。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所以啊,手机可不能乱存重要信息,支付密码、验证码更不能外泄!平时多注意手机软件的权限设置,不给陌生软件太高权限,也能避免很多麻烦。 
再一个呢,如果条件允许,支付宝、微信最好绑定一张"穷卡",专门用来网购、缴费。里头不存大额资金,用了再充值。这样就算被骗,损失也有限。像文中这位女士,估计没这个习惯,银行卡里头存了不少钱。这一下子,可不得被掏空了2万多嘛! 
可是话说回来,骗子组织那么严密,手段那么高明,难道银行就没点责任?频繁充话费不拦截,跨境消费不核实,这不是纵容骗子嘛!人家骗的是银行的钱,你倒是先管一管啊! 
其实吧,防骗除了靠自己提高警惕,更要靠监管部门和银行平台提升技术手段,堵住漏洞。不能老是事后去查,得未雨绸缪才行。像这次的骗术,如果提前设置大额、频繁、跨境消费的预警和核实机制,不就能避免悲剧发生?银行是不是该反思反思,完善完善机制了? 
最后小曦想问:连银行卡都不安全了,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