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之巅,有一座建在“云端”的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 瓦里关本底站不但是世界气象组织32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全球海拔最高、欧亚内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在全球大气本底及青藏高原“双碳”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如今,瓦里关本底站迎来建站30年。 图为瓦里关本底站图为瓦里关本底站40多年前,中国气象部门开始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建设工作,专家们踏上青藏高原的诸多山脉,寻找合适的建站地址。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瓦里关山,有一定高度,地势孤立、四周开阔,方圆百公里之内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工业生产,空间和环境代表性较好……于是,瓦里关山走进了他们的视线。图为雪后初晴的瓦里关山1994年9月15日,中国政府和WM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同时在北京和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郑重宣布:“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监测臭氧和温室气体的观象台即将在中国开始工作。”同年9月17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挂牌仪式在青海瓦里关山举行,瓦里关本底站正式投入运行。1994年9月17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青海省海南州瓦里关山建成并挂牌观测员进行例行监测自建站以来,瓦里关本底站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观测规范,陆续开展了气象、酸雨、气溶胶、臭氧柱总量、反应性气体、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等7大类24项200多种关键大气成分要素的观测,每天产生20多万条数据,大部分项目24小时连续观测。目前拥有国内连续时间最长的温室气体浓度数据序列。用瓦里关站观测资料绘制并每年更新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瓦里关本底站近三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被称为“瓦里关曲线”。“瓦里关曲线”见证了青藏高原影响东亚乃至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变化,记录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脉搏。“瓦里关曲线”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成果,并为世界气象组织评估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瓦里关大气中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二氧化碳年增量、甲烷年平均浓度变化瓦里关本底站所观测的温室气体资料,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IPCC)的支撑数据,其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指示作用。观测数据不仅服务于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也作为我国宝贵的温室气体资料参与多次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这些观测资料已进入温室气体世界数据中心和全球数据库,用于全球温室气体公报,以及WM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PCC等多项科学评估。迄今为止,瓦里关本底站持续向全球提供了近30年连续、准确、第一手的具有全球代表性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一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等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数据,这些观测数据正是我国对全球大气科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