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某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反映,因学校招收大一新生过多,部分专业学生被要求在 9 月初搬至企业进行学习生活。校方回应称,该企业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此次安排是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学院领导及专业老师也将搬至厂区办公,全程陪同学生学习和生活,16 周培养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搬回学校。 此事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表示理解:“校企联合培养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对未来就业有好处。”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突然让学生搬去工厂,生活条件能保障吗?” 还有网友担心:“在工厂学习会不会影响学习质量?” 这一事件引发我们思考: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学校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如何确保学生在新环境中能够真正获得有效的实践锻炼和知识提升?期待学校和企业能够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先让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说法对于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目前的社会情况还是挺好的,就要看是什么样的学校和什么样的企业。以前可能学生只能拿到很少的实习补助,恶劣一点的学校甚至还要额外交钱买实习名额。现在企业实行同岗同酬制度,实习生除了不能享受企业内部的福利外,其它劳动报酬还是能得到的。
“大二去四个月,大三再去四个月,大四再去四个月。 完美,一年结束等于每年最少有一个年级再给学校打工赚钱”。这是正确的计算,但如果真走出社会,你就知道社会的复杂。如果毕业恰好你是在HR岗位,你就会明白,这个是目前对学生、学校、企业最优的选择。
很多学生都觉得是免费劳工,心里感到吃亏。试问一下,直接让你上岗你能干吗?直接让你去管理,你能管好吗?学生和打工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实习就是中间转折点。
对此,您怎么看?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