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本来是一种婚俗,但是高额彩礼却成了婚嫁不可承受之重。如何治理农村地区的这种不合理现象,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12月12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减轻农民婚嫁支出负担,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深化婚俗改革,推进婚事新办 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引导广大家庭和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建立县乡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零彩礼”“低彩礼”的新人证婚和颁证制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零彩礼”“低彩礼”奖励礼遇措施,在特殊纪念日开展集体颁证服务。 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多部门联动等方式,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婚前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离婚冷静期辅导服务,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健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常态化机制,推动辅导服务向线上和基层延伸。 开展农村青年婚恋帮助。在农村地区建立单身青年婚恋交友需求信息库,广泛举办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把抵制高额彩礼、培育文明乡风等内容融入青年婚恋交友联谊全过程。对落实“零彩礼”“低彩礼”新风的青年,在创业扶持、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加强登记机关氛围建设。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实现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和颁证室(大厅)设置全覆盖。婚姻登记机关需设置婚俗文化墙(廊),开展婚姻政策、婚俗文化、家风家教、婚俗改革等宣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坚持多管齐下,整治突出问题 以自治为基治理乱象。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合法合规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现象严重的地区,可根据当地2023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确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引导村(居)民红白喜事由红白理事会承接办理,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 以法治为本规范行为。开展送法进乡村、巡回法庭进乡村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彩礼。完善涉彩礼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涉彩礼纠纷当事人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行异地协作机制,实施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 以干部带头强化示范。落实好省纪委监委印发的《四川省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及时修订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相关制度要求,对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出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对彩礼等标准作出上限规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做好表率。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 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广泛挖掘优秀家训、村训,弘扬新风正气,引导群众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家庭传统美德。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选树,重点推荐一批抵制高额彩礼、婚事新办简办的家庭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错误舆论监管。结合部署“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对高额彩礼、错误婚恋观念等内容治理,加强相关网络内容监测,深入清理网络平台婚恋领域拜金主义、炫耀彩礼、攀比斗富等不良导向的图文和音视频,及时依法依规清理刻意炫耀奢侈婚庆等不良信息,整治网上突出问题乱象,依法对问题突出和情节严重的网站平台、账号进行处置。 深化川渝共建共治。深入推进“巴蜀同脉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针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在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共同组建文明劝导队伍,集中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商议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统一开设监督举报电话,联合曝光违规典型案例,推动农村地区坚决破陋习、自觉树新风。 来源:四川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