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顺县龙万乡华利村的田野河流间,静静地卧着一座清代中期修建的石桥,厚重的桥面与桥上的瑞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悄无声息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见证了无数人的往来,历史变迁,斗转星移,数百年过去,石桥依然屹立不倒,带着岁月的痕迹,与乡村和谐共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横跨于铜锣河之上
铜锣河桥地处华利村、月亮村交界处,横跨于铜锣河之上,东南向西北走向,石质建造,建筑占地面积49.27平方米,为5方孔4墩平桥,是当地人出行的重要通道,为当地居民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 桥身 桥墩 桥面保存较完整 铜锣河桥桥身、桥墩、桥面保存较完整,桥面由10块长方巨石铺成,长13.5米,宽1.9米,桥身高2.9米,孔跨2.1米,高2.3米。桥墩平面呈梯形,东北面四墩上立巨石分别雕刻有龙头、象头各两尊,西南两墩石上雕刻有龙、象尾部。 昂首挺立 形态威严 龙头昂首挺立,形态威严,龙口一张一合,龙尾向上翻卷。 龙头细节 龙身云纹图案清晰,细腻,保存完好。 造型圆润 姿态祥和 相比龙头的精雕细琢,象头显得十分写意抽象,造型圆润而不失姿态祥和。 象头细节 整体来说,两种瑞兽都雕刻的活灵活现,反映了古代工匠雕刻时的巧思和技艺,充满了力量与动感。 雕刻的活灵活现 铜锣河水势极缓,水流从龙头的方向流下,潺潺地穿过桥洞,从龙尾流向远处,有光阴如流水之感。 瑞兽负津梁 数百年的时光里,两龙、两象驮起厚重的石板,在小山村默默守护过往的行人,经历风雨沧桑,见证了曾经的人车熙攘,如今的物是人非,只有流水与之相伴,一起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锣河桥保存较完整,历史悠久,石刻生动,不仅是一座实用的交通设施,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人与历史的桥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6年5月9日,被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15日,被自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