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产生腐败的土壤就是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的条件就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制度环境中引致权力腐败的各种因素。当缺少监督和约束的权力与这些因素相汇合,腐败的产生就难以避免。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腐败增量仍在发生。因此,要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需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一、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铲除腐败问题产生土壤和条件的根本遵循。需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政治监督,夯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检机关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二、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能。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吹响冲锋号,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宽容。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关注新型、隐性腐败问题,持续发力、强化震慑,坚决对腐败问题“零容忍”。
三、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不能腐”的制度约束。持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权力运行程序制度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提高反腐倡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四、注重文化熏陶,营造“不想腐”的廉洁生态环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注重以案说法、以案示警,使广大党员、干部因觉悟而“不想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用革命文化淬炼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清正廉洁、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总之,铲除腐败问题的土壤和条件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动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